第121章 廢除內閣(1 / 2)

第一百二十一章 廢除內閣(蔡思瑾建議九皇子廢除內閣)

皇上提筆在禦案上寫下了“吏、戶、禮、兵、刑、工”這六個字, 然後他的目光在這六部裏逡巡了一番,先是提筆在戶部上麵畫了一個“x”, 戶部已經有自己信重的沈子安把持了,將蔡思瑾放進去也是暴殄天物,且不異於讓沈子安與蔡思瑾爭鬥, 於九皇子日後不利。

雖然戶部很是重要,但是皇上沈子安這個人十分知情識趣, 且是正宗的保皇黨,若是自己立定了太子, 再對他耳提麵命一番,他一定會成為浩誠的人,不會出什麼幺蛾子的。

再看吏部, 這個部門最重要,但是現在讓五皇子在這裏,便是要削他的權也不能一蹴而就,免得他狗急跳牆, 做出什麼不可預估的事情來。於是, 皇上在吏部那裏也畫了一個“x”。

第三看工部,九皇子浩誠在工部, 據皇上的了解,他很得工部的人緣,整個工部上上下下應該已經被他收服了, 也沒有必要將蔡思瑾放進去。不過, 若是將蔡思瑾放到工部做侍郎繼續監理工程, 再將九皇子從工部調出來放到其他的部門好似也不錯。於是皇上在工部上畫了一個圈,待定。

禮部有張思晨,且張思晨支持五皇子,他的妻子繆氏也與繆妃有血緣關係,態度值得考慮,於是皇上在禮部那裏畫了一個圈。

兵部的事情蔡思瑾從來沒有接觸過,而且兵部需要轄製一些武將,不是蔡思瑾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壓得住場麵的,將他放在裏麵需要曆練很久才能夠說得上話,現在放過去不合時宜。

不過皇上心中微動,若是將九皇子放到兵部,讓他多接觸一些自己的心腹將領,在將領中先有些威望,日後再立他為太子,卻是很有益處的。且現在的兵部尚書荊秀峰乃是自己信重的人,將浩誠放在他手底下學學也好。

最後皇上看了看刑部,他也畫了一個圈,想起了以前蔡思瑾在禦史台會審司時的做派,心中想到,若是讓他去刑部也是很好的,以蔡思瑾的能力和心『性』,刑部日後冤假錯案一定會大大減少,於大晏朝是很有益處的。因為若是百姓不信服朝廷的決斷,對朝廷的判罰有怨懟,那可是傾國之禍啊。

於是,皇上的目光在工部、禮部、刑部這三個部門之中逡巡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將蔡思瑾放到刑部,先做一個刑部侍郎,現任的刑部尚書賴鴻博已經老邁,近一兩年便會致仕,但是現任刑部侍郎曹明憲做事情不夠精細,也不似蔡思瑾一般立身正,若是將整個刑部交給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若是將蔡思瑾放在刑部,日後刑部便可無憂矣。而且禮部雖然排名靠前,但是皇上心知肚明那並不是和他的實力相匹配的,禮部最重要的就是掌管國家的典禮籌備以及科舉考試,但是科舉最終的決定權在皇上和每一屆的主考官手中,禮部尚書的實權其實有限。

說實話,卻是不如排在它後麵的兵部和刑部的。

同時,皇上決定將九皇子浩誠放到兵部去曆練,為他成為太子再增加一些砝碼。而排在最後的工部,既然已經被浩誠收服,工部的官員們也大多是實幹家,不是很懂權謀鬥爭的一套,應該能穩穩定定的渡過這次的皇位交替的。

想到此處,皇上忽而放下筆,他心中有著深深的憂慮——現在他最放心不下的其實不是五皇子浩禮,而是謝正卿!

若是自己將浩誠立為太子,同時將五皇子浩禮封為藩王,讓他即刻離京就藩,那麼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難就難在若是謝正卿謝首輔從中阻撓,引起一些宮變之類的變化可怎麼辦好呢?

前幾年皇上身體好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與謝正卿甚是投契,極為欣賞他的改革方案,兩人一拍即合,將整個大晏朝通過改革建立得欣欣向榮。現在改革已經初見成效,而自己已經老了,謝正卿卻手握重權,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自古君若臣強的國家,就沒有不『亂』的。

而且,皇上已經敏銳地感覺到謝正卿近幾年來的行事變了,變得更加的高深莫測了。以前他的思路自己還是看的很透徹的——拉攏寒門士子,打壓世家大族子弟,從而與自己皇權與世家權力鬥爭的需求緊密契合起來,兩邊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但是這些年來,謝正卿卻是與好多世家子弟也過從甚密,似乎改變了以前他隻喜歡提拔寒門士子的習慣,近期也提拔了不少世家子弟出來。說好聽點兒是謝首輔不拘泥於出身,唯才是舉,說難聽點,他的手已經伸得太長了,已經越過了皇上心中的那根紅線了。

說起來,皇上想要將皇位傳給九皇子浩誠,除了因為覺得浩誠更加具有仁心以外,未嚐不是因為浩誠更加聰明有城府。若是換成浩禮那般愚鈍的人做了皇帝,說不得幾年後就會被謝正卿架空,成為皇位上的傀儡了。到時候,這個天下說話做主的人說不定還是謝正卿。

但是若是真的立浩誠為太子,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憂,那就是——若是浩誠成為太子、成為了皇上,那謝正卿可就是外戚了。自古以來外戚幹政的例子比比皆是,還有不少外戚篡權的例子,若是將皇位傳給浩誠,他的聰明伶俐和城府是否能夠足以和謝正卿謝首輔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