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蘇曼殊年譜(1 / 3)

秋冬之間,經馮自由介紹加入“青年會”,結識陳獨秀、秦毓鎏等人。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20歲

春,改入成城學校(振武學校舊稱),學習陸軍技術。同學有劉三(季平)。四五月間,積極參加“拒俄義勇隊”相關活動,結識黃興、陳天華等人。

秋,與吳帙書、吳綰章兄弟乘日輪“博愛丸”回國。抵上海,後轉蘇州,在吳中公學社任英文教員,結識包天笑等人。

中秋,到上海,任《國民日日報》英文翻譯,同事有陳獨秀、章士釗等人。常向陳獨秀學作詩。

12月上旬,《國民日日報》被查封。中旬,蘇曼殊抵香港,拜訪任職於《中國日報》的陳少白。12月底,回廣州,尋師不遇,遂流浪至惠州某破廟,剃度。

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 21歲

2月中旬,竊取已故師兄博經海雲寺的戒牒,步行至廣州,乘輪船到香港,又至《中國日報》社。

3月15日,蘇傑生病逝。未回家奔喪。

仲春,到上海。

春末,得親友資助,遠赴暹羅,應聘於曼穀青年會。後至錫蘭,住在菩提寺。

夏末,回廣州。

7月,到長沙,任實業學堂圖畫教員。其間,遊衡山,夜宿雨華庵,作畫贈老僧。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22歲

任教於長沙實業學堂,除圖畫外,兼教英語。

暑假,到上海,訪秦毓鎏,嬉遊玩樂,揮霍無度。秦毓鎏《曼殊之少年時代》:“乙巳夏,遇曼殊於滬上,渠方自湘中來也……腰纏甚富,任意揮霍,食必西飧,夜則坐馬車兜風。有時亦叫局,吃花酒,但不甚說笑耳。如是者月餘。”

與劉三到南京,任陸軍小學英文教員。其間,結識秦淮歌妓金 鳳。

秋後,到杭州。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23歲

初春,到長沙,任明德學堂圖畫教員。

夏,應劉師培邀請,至蕪湖赭山皖江中學任教,結識張伯純等 人。

暑假,至上海,會晤劉三,結識柳亞子等人。後與陳獨秀東渡日本尋河合仙,不遇。在東京,結識章太炎。

8月下旬,與陳獨秀回到上海,後至皖江中學。但因學校鬧風潮,未開課。

中秋前後,與友人遊南京。

10月,返蕪湖。旋即去上海,擬入留雲寺為僧,不果。後至杭州,住杭州白話報館。月底,返上海,住美租界新衙門北首和康裏第四衖。後遷往八仙橋鼎吉裏四號夏寓,即中國同盟會駐滬機關總部,自學梵文。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24歲

2月,與劉師培、何震夫婦東渡日本,住東京牛込區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民報社。

翻譯《梵文典》第一卷,因故未能出版。

夏,參與周樹人、周作人等創辦《新生》雜誌的籌措工作。

初秋,《曼殊畫譜》出版,自撰序言:“衲三至扶桑,一省慈母。山河秀麗,寂相盈眸,爾時何震搜衲畫,將付梨棗。顧衲經缽飄零,塵勞行腳,所繪十不一存,但此殘山剩水若幹幀,屬衲序之。”

秋冬之間,經馮自由介紹加入“青年會”,結識陳獨秀、秦毓鎏等人。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20歲

春,改入成城學校(振武學校舊稱),學習陸軍技術。同學有劉三(季平)。四五月間,積極參加“拒俄義勇隊”相關活動,結識黃興、陳天華等人。

秋,與吳帙書、吳綰章兄弟乘日輪“博愛丸”回國。抵上海,後轉蘇州,在吳中公學社任英文教員,結識包天笑等人。

中秋,到上海,任《國民日日報》英文翻譯,同事有陳獨秀、章士釗等人。常向陳獨秀學作詩。

12月上旬,《國民日日報》被查封。中旬,蘇曼殊抵香港,拜訪任職於《中國日報》的陳少白。12月底,回廣州,尋師不遇,遂流浪至惠州某破廟,剃度。

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 21歲

2月中旬,竊取已故師兄博經海雲寺的戒牒,步行至廣州,乘輪船到香港,又至《中國日報》社。

3月15日,蘇傑生病逝。未回家奔喪。

仲春,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