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清粥能夠讓他們好好修養一下。
宋琛懷揣著最大的忌憚去了解城外流民的情況,卻沒提防遇到的是這樣的場景。
一個老漢催著兒子:“你都喝了三碗了,趕緊去挖土方去,我去撿拾柴火,回頭要是有匪寇來了,咱們可得靠著卞陽城活呢!”
兒子念念不舍地把粥碗舔幹淨,揣進懷裏:“爹,我知道哩,咱們逃了這一路的難,就卞陽城肯對咱們這麼好,我們是有良心的。”
老漢就說;“知道就好。”
一邊感慨:“這麼好的城,這麼好的人,比那些不管我們還趕我們的城好多了,為啥還有匪寇來攻打?真是造孽哦!”
兒子也是一臉的戚戚然:“可不是嘛,吃口飯不容易,這熱粥一進肚子裏,人都舒服不少,這樣的好地方,大概是招人眼了,這些人可真可惡,等他們來了,我也要幫著放倒一兩個才好!”
不遠處,喬裝打扮的宋琛將這對話都聽在耳中,也是哭笑不得。
這些流民自己都還不知道,他們自己就是卞陽城防範的匪寇呢!
不過這也算是超過他跟夏青竹的預期了,目前來看已經在卞陽城城外駐紮的流民,大多都還是向著卞陽城的。
大概那些逃兵也沒想到他們會選擇疏通而不是抵抗吧,隻能說現在的結果太讓人意外了。
但是這並不能讓宋琛就此放心,真正麻煩的,還在於明天夜間,被逃兵們趕過來的大批量流民。
近兩萬人,根本沒有時間給他們去說服、融入,一旦到來,就是一場硬戰。
等到第二天,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大家都知道,今天晚上,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會迎來一場硬戰了。
夏青竹跟宋琛都沒睡,卞陽城的城牆上都燃起了火把,城牆下,外麵是流民,圍著火堆坐著。
城內是百姓,從官員走之後,卞陽城的宵禁就取消了,夏青竹允許大家夜晚活動,以為晚上也是施粥的。
那麼清的粥,不足以讓流民熬過一個晚上,一直供應著,緩緩滋潤著才行。
所有人,都這麼翹首以待,等待攻城時刻的到來。
宋琛給夏青竹找了一套盔甲:“你站在城牆上,除非城破,否則不要下來——我要去打仗了,但是我希望無論何時,一回頭,我能看到你在。”
如果她不在,宋琛連拚搏的動力都沒有了。
夏青竹鄭重點頭:“我會的,我會一直站在城牆上,看著你,目光追隨著你。”
她沒有辦法阻攔宋琛,如今卞陽城十幾萬人口,駐軍不過六千人,再加上這兩日訓練出來的民兵,跟一些有誌之士的加入,也不足一萬。
數量不多的話,流民根本不足為懼,但是就怕兩萬人突然來,根本不給人時間。
更怕的是,到底兩萬人裏,有多少逃兵。
前麵被趕過來的流民,經查,可能一千人裏,有十來個逃兵驅趕,人數並不算多。
但是最後一波大攻勢,不會隻有這麼少人。
反而是清粥能夠讓他們好好修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