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援軍齊聚(1 / 2)

而等到後期,當洛陽朝廷公然將一地軍政大權都交由刺史,並且將刺史升格成州牧之後,地方官府不但從實際上,包括名義上都已經脫離了洛陽的直接控製了。

所以現在的曹寅即便是對王睿這位荊州刺史態度如此不敬,王睿也是對曹寅這廝毫無辦法,即便他貴為荊州刺史,也無權隨意罷免一位太守,更別提這次曹寅舉兵前來襄陽助戰,嚴格來講隻是屬於義務,即便他不響應曹寅的號召前來,也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至於王珙這樣會傾其全力來援的太守,在王睿心裏這是王珙忠於朝廷,忠於國家的表現,但其實對於王珙自己來說,這麼做僅僅隻是出自於一己私利罷了。

待到王睿他們迎來了曹寅這最後一隻援軍之後,荊州各郡齊聚起來的討賊大軍總共七千餘人終於到位了。

堂堂荊州一州之地,為了討伐一股盤踞在交通樞紐上的賊軍居然要動用全州兵馬的地步,而且即便如此也隻能拉的出來七千人來打仗,這等現狀雖然看似有些可悲,但實際上卻是大漢朝各地普遍存在的。

實際上等到之後關東諸侯討董的時候,能夠調動得起十幾萬的軍隊攻入關中,足見無論是王珙也好還是其他人也好,其實眼下完全都沒有動員起來治下的民力,否則討伐區區一小撮劫匪,壓根用不著這麼大張旗鼓的地步。

而等到稍後軍議之時,王珙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之後,卻意外地遭遇到了眾人的否決,其中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曹寅這位從一開始就很看不慣王珙的武陵太守了。

“我等七千餘人荊州大軍討賊,何須用得著什麼圍城的方法?隻需大軍一擁而上,賊軍自可一鼓而平。若是在此圍城,天知道要圍到什麼時候去,我等大軍聚集在這裏人吃馬嚼的,每天消耗的糧草不計其數,長此以往豈能撐得下去?”

王珙很希望能無視曹寅的這種胡說八道,如果是之前討黃巾賊之時,大多數情況下王珙都是主將,副將之中也多是傑出之輩,壓根沒有曹寅這等庸才,根本用不著解釋這種愚蠢的問題。

然而奈何眼下荊州兵馬的主將毫無疑問的自然隻能是王睿這位荊州刺史,哪怕王珙其實才是荊州兵馬裏占據大多數的那一部分,所以名義上依舊要服從王睿的調遣。

“回稟刺史大人,賊軍不同於官軍,他們往往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軍中曆來沒有多少存量。而我等官軍不同,不說別郡,哪怕隻是我們南陽郡這三千官兵,光憑我們手上的糧草支撐一個多月,甚至幾個月也完全沒有問題。”

“刺史大人和長沙太守的兵馬且不說,曹太守你所領的四郡兵馬總共也不過才一千餘人,難道集結荊州四郡之力,連養個一千人的糧草都出不起來麼?若是當真四郡官府貧乏至此,那我南陽郡也不是不可以拿一些糧草出來,隻當救濟一下貧困戶,好歹也不至於讓四郡的將士們連飯都吃不起。”

而等到後期,當洛陽朝廷公然將一地軍政大權都交由刺史,並且將刺史升格成州牧之後,地方官府不但從實際上,包括名義上都已經脫離了洛陽的直接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