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見過血的軍隊,和見過血的軍隊,完全是兩碼事,王珙可不打算真的要把這一仗弄成武裝遊行那麼兒戲。
王珙決定他要讓他的郡兵,真刀真槍的和那些山賊匪軍打一場正麵作戰,打一場陣地戰,也唯有如此,才能打得出這隻兵馬的氣勢和血性,光靠在軍營裏操練,是練不出一直強軍的。
於是王珙這般傳令下去:多派出斥候去觀察,看看那些賊軍還有多久抵達宛城,在他們抵達宛城前一天我們出發至宛城城外軍營中紮營,但是不入城,次日直接在城外列陣迎敵。
王珙傳令之後,麾下的士卒紛紛接令執行,周倉聽聞此令之後心中是疑惑叢生。
周倉不過是個鄉野出身的出人,雖然和趙破虜一樣是南陽太守府武官,但是實際上並不通軍略,無非就是有些武力而已,甚至都不如趙破虜和王珙接觸久了那樣至少對行軍打仗有一些直覺上的理解。
但即便如此,周倉都從王珙的命令中感到了一絲不妥之處。
這,大人為何要如此下令?眼下我軍在暗敵軍在明,就算不乘此機會主動襲擊,那入城防守也是好的呀,城中還有一千精兵的存在,再加上那一千精兵,料想逼退城外的賊軍應該是輕易可成才對,何必要主動暴露出來在城外列陣禦敵?
其實周倉的顧慮不無道理,背城列陣其實和背水列陣是很接近的做法,因為城池的存在阻攔了軍隊後退的路徑,限製了軍隊的活動空間,即便有城門可以允許大軍隨時後退。
可實際上受到城門大小限製,真正要是戰事不利的話,絕大多數部隊肯定都是逃不掉的,硬要在城外列陣的話,作為防守方一旦戰敗,甚至有全軍覆滅的風險,這還不如直接據城而守呢,一般粗通軍略之人,都不會幹這麼沒道理的事情。
周倉猶豫了一會,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對王珙進言道:“太守大人,我軍雖然略少於賊軍,但我軍將士皆是奮勇善戰之輩,眼下更攜襄陽大勝之威,正是軍心可用之時,便是麵對四千賊軍,末將以為也不必有絲毫畏懼,與其坐等賊軍來攻,不如主動出擊豈不是更好?”
王珙聽到周倉的疑惑,不禁大笑一番說道:“哈哈哈,元福啊,你以為我是怕了這群賊軍了?不不不,恰恰相反的是,我並不把他們放在眼裏,正因為如此,我才要把他們當作是我們南陽郡兵的磨刀石啊。”
“這?末將不是很明白?”
周倉畢竟和王珙接觸的時間還不夠久,還沒有像趙破虜呂端那樣和王珙形成默契,更不可能像是賈詡那樣的智者一般聞弦歌而知雅意,所以王珙隻好不厭其煩的解釋。
“本官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本官欲練一支強軍,而一支強軍就必須要見血,必須要能打一場硬仗,必須要有打贏一場硬仗的能力。襄陽之戰,實在是過於兒戲,完全不能滿足本官的需要,那本官隻好拿這些南陽賊軍來湊數了。”
沒有見過血的軍隊,和見過血的軍隊,完全是兩碼事,王珙可不打算真的要把這一仗弄成武裝遊行那麼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