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王珙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或許董卓這人本事沒有多大,但是確實也有那麼一些小聰明,尤其是一到關鍵時刻往往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這點,是他日後得以飛黃騰達的保障。
“怎麼?太守大人似乎並不怎麼看好董大人此行?”
“可以這麼說,但也並非完全如此。和賈長史你猜想不同的是,雖然本官並不認為董大人是什麼英雄豪傑般的人物,但至少也排的上足以攪動曆史一時的風雲兒般的人物,像董大人這樣的人物,即便是一時受挫,遲早也會有飛黃騰達的機會吧。”
王珙能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完全是因為已經知道了曆史的答案的緣故,從現實角度出發,賈詡願意一直跟著董卓幹,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那就是董卓有著足夠強硬的後台,因為董卓的董氏族人身份,他的立場天然的就偏向劉協,偏向現在掌控宮中的那群太監們,乃至於天然的站在想要廢長立幼的皇帝劉宏這一邊。
背景強如董卓這般的人物,身後不是太後就是十常侍甚至是皇帝給他站台,隻要他董卓不是個真的不學無術,無能至極的草包的話,那就總有出頭的機會,總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也正因為如此,賈詡這樣的人物,在看清這些的前提下才願意董卓。
聽到王珙給出了如此高的評價,連賈詡都深感意外,在他的感受裏,這位南陽太守明明應該對董卓沒什麼好感才對,當然這種事情他也就是自己心裏嘀咕一下罷了,說出來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這著實是令下官倍感意外,沒想到太守大人竟然對董大人也有如此大的信心。”
“信心?我隻知道有時候有些人,有些事是因運而生的,隻要不是什麼蠢笨至極的人,想要抓住這樣一個機會並不是什麼難事,而董大人在這方麵向來有些小聰明和不錯的眼光。”
這對於王珙來講算是個難得的咱每了,賈詡得知了王珙的看法之後也不複多言,在確定了一旦他們離開的話,王珙不會多做阻攔這件事以後,賈詡就不用擔心太多了。
畢竟如果可能的話,賈詡還真不希望因為這點事情和王珙爆發正麵衝突,董卓平日裏給的那些俸祿,最多隻夠他跟著牛輔混日子不讓他去作死的,要讓他賈詡自己去作死,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其實賈詡都已經做好了如果王珙執意要強留他們兩人,不讓他們離開的情況下要如何應對的準備了,但是還好事態沒有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
而當王珙送走了賈詡之後,呂端和魏許這兩位留守的文官也是趕來向王珙回報,相對於呂端知道不少內幕,對王珙有信心得很而言,魏許這個原本隻是太守府的倉管的文官,對軍務之事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更不知道他王珙是何許人也。
因而在王珙率軍離開之後,最擔心王珙戰敗的恐怕就是這位魏許了,而在知道賈詡想要在宛城城內鬧事的時候,魏許也是第一個跳出來表示質疑和擔心的人。
或許魏許的做法裏並沒有什麼公心可言,但是從他的表現來看,至少王珙可以相信這是靠得住的人之一。
即便是王珙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或許董卓這人本事沒有多大,但是確實也有那麼一些小聰明,尤其是一到關鍵時刻往往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這點,是他日後得以飛黃騰達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