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二王之間的矛盾(1 / 2)

聽聞王睿此言,蒯良也是眉頭緊鎖,哪怕他隻是個文官也深知這行軍打仗的事情不能拘泥於成製,是必須要隨機應變因地製宜的。

王珙即便是在北軍之中也素有善戰之名,前些年黃巾賊作亂的時候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更別提從他入荊州以來的表現來看很明顯是一個知兵善戰之人。

這等人物要是將他綁在洛陽來的人身上,那還能成得了什麼事情?豈非是陷他於困境麼?這樣做對整個荊州上上下下都沒有好處可言,眼下除了王珙的南陽郡兵,還有哪裏來的兵馬能對付得了三郡叛軍?

出自於對孫堅的不了解和對這些地方勢力的驕傲,在蒯氏兄弟這樣出身世家望族的人眼中,洛陽來的人那就是無能的代名詞,王睿這位荊州刺史已經是完美的印證了他們的觀念。

所以既然連王睿這個荊州刺史都如此無能的話,那同樣從洛陽來的孫堅,其本事也可想而知,沒有南陽太守的支持之下,那孫堅豈能成的了事?

要說那孫堅的死活和那支官兵的成敗,蒯氏兄弟也並不是真的關心,他們真正擔心的是孫堅這個洛陽來的長沙太守,拖著南陽太守一起去長沙送死,那可就糟糕了,畢竟眼下荊州境內,根本都找不出一支足以平叛的軍隊了。

因而其實蒯氏兄弟他們自己都覺得他們是很能夠理解王珙和孫堅分兵作戰的緣故的,畢竟洛陽來的人確實是太草包了,稍微有點本事的人都很難和這樣的人共事,尤其是平叛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能靠著這些洛陽來的人去處理呢?

還是得要靠荊州本地人來平叛才是實在的事情。

蒯良暗中用眼神示意了他的族弟蒯越,讓他也開口勸說一下刺史大人。

蒯良蒯越兩兄弟一般情況下是由蒯良出謀劃策暗中布置,然而真正出麵幹活的人一般都是蒯越,因而實際上蒯越的名望反倒是比負責動腦的蒯良高得多,也因為如此有時候蒯越說話比蒯良更管用。

蒯越自然是看出來了蒯良的意思的,但是他的想法和蒯良完全不同。

和主要負責出謀劃策聯絡各方這種以務虛為主的事務的蒯良不同,蒯越平日裏主要負責幹一些實務,他才是刺史府屬官實際上的領導人,就算是刺史王睿的命令,一般也是經由蒯越下達出去的。

也正因為如此,蒯越非常清楚他們這位刺史大人,要說他想辦成什麼事情那可能還有些困難,但是要是想搞砸什麼事情的話,那還是非常容易的。

就拿王睿說的這事來說,其實也不無道理。

南陽太守王珙雖然有朝廷的調令讓他平叛,可是這種調令地方上其實是可認可不認的。

給個麵子認了的話,無非是好酒好肉供上糧草禮送出境。

不給麵子的話完全可以不認這封調令,表示自己沒有收到朝廷的命令,沒有義務配合你們的軍事行動。

而朝廷的調令當然不可能明說哪個郡的地方官一定要和平叛的軍隊配合,更不可能給平叛的兵馬什麼便宜行事之權。

因而這時候領軍之將想要平叛,其實也是很看當地官府和士族是否支持的。

聽聞王睿此言,蒯良也是眉頭緊鎖,哪怕他隻是個文官也深知這行軍打仗的事情不能拘泥於成製,是必須要隨機應變因地製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