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孫堅深知這一戰殺敵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順利的帶著士卒們撤退。
隨著孫堅撤退命令的下達,官軍開始緩緩向後退去,逐漸脫離了和叛軍交戰的戰場,叛軍見官軍軍陣浮動,頓時士氣高昂,紛紛猛追而來,試圖乘勢掩殺。
孫堅見此情形頓時怒目而視。
這些賊子真當我軍中無人?
雖然心中頗有怒意,但是孫堅看了看身後的將旗,知道這種情況下自己是不可擅動的,要是官軍看到了自己的將旗反向敵軍衝去的話,以孫堅對自己部卒的了解八成他們也會追隨自己發起反衝鋒的,這可不是孫堅所樂見的發展。
念及此處,孫堅忽然想到之前自己沒意識到的盲點。
不對呀,將旗雖然不可輕動,但我不必非得和將旗一同啊。
在多數情況下,將旗作為全軍主將的象征,總是和主將一同形影不離的,將旗尚在士卒們也會自覺的圍繞在將旗附近作戰,一旦將旗有失,即便是兵聖複蘇,也沒法在沒有一個指引的情況下重新掌控住一支混亂的軍隊。
也正因為此,在戰鬥之中,斬將奪旗被視作最重大的功勞之一。
然而孫堅剛剛忽然意識到隻是撤退的話,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指揮,隻要令兵馬一路沿著事前計劃好的路線一路撤離戰場便好,真要說指揮其實也沒太多可以指揮的內容。
倒不如說真正重要的是那支留下來斷後的兵馬,沒有一隻兵馬留下來斷後的話,官軍撤退的過程中一直被叛軍追尾攻擊的的話,也很難順利的完成撤離。
於是孫堅果斷下令將旗作為大軍的中樞領著兵馬繼續撤退,孫堅自領三百人留了下來親自為大軍斷後。
盡管此舉十分莽撞,如若是換成程普還在孫堅軍中的時候的話,他必定是不會同意孫堅這等做法的,便是實在不行程普也絕對會和孫堅交換,由孫堅領軍撤退他自己負責斷後。
但是沒有了程普在這個一直輔佐孫堅的副將在,孫堅一個人領兵就有點放飛自我了,左右覺得叛軍不可能留得下來自己,便是親自斷後也無妨。
在沒有人能夠勸誡得了孫堅的情況下,孫堅的命令自然被順利的執行了下去,於是便出現了大軍撤離之後,主將領著一群親衛和精銳斷後的情況。
孫堅見著自己的部卒遠去,而逐漸逼近過來的叛軍,心中毫無懼意,這些叛軍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三百官軍和那領軍之人到底是誰,不過在看見領軍大將一身的鎧甲之後至少也意識到了此人在軍中的身份必定不同尋常。
於是叛軍們紛紛被孫堅吸引走了注意力,大群的叛軍開始向著孫堅攻來。
孫堅大笑了幾聲,親領三百精銳不但沒有逃離,反倒直衝入叛軍陣中,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孫堅的這些部下們早已經習慣了衝鋒陷陣,在敵群之中廝殺的戰法,因而一時之間竟然也無叛軍能夠阻攔得了他們哪怕一步。
但孫堅深知這一戰殺敵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順利的帶著士卒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