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這件事情真正的當事人,也就是呂布而言,他其實也是對董卓的決定很不滿意的,倒不如說當呂布收到了董卓讓他放棄虎牢關前往函穀關和他會和的時候,呂布簡直氣的不行。
他自覺自己在虎牢關明明幹的還挺不錯的,哪怕關外的聯軍三番五次的發起小規模的襲擊,他也沒有給那些聯軍哪怕一丁點的機會。
現在突然莫名其妙的就要讓自己放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說要放棄虎牢關了,這種事情呂布哪能接受得了?
隻可惜的是在董卓派來了李儒和牛輔協助呂布退兵之後,呂布也不得不帶著幾萬人的涼州軍離開他守了兩個多月的虎牢關,直接繞過了洛陽向著函穀關進軍而去。
而當呂布帶領大軍來到函穀關之後,他看見的並不是戰鬥激烈的戰場,因為實際上董卓也是剛剛抵達函穀關沒過多久,盡管董卓所在的洛陽這邊距離函穀關更近,而且董卓出發的時間也更早,但是由於董卓帶著不少輜重。
尤其其中最“貴重”的輜重物品莫過於當今天子劉協和一眾文武百官了。
不過由於董卓此行走得匆忙,函穀關的事情發生得太快,王珙幾乎沒有給董卓什麼準備的時間,所以董卓不得急衝衝的把皇室和一眾能找得著的文武百官一起打包起來帶走了。
至於說其餘的洛陽城中的財富,乃至於一應宮廷內侍和低級的官吏或者幹脆是得知了消息一些藏了起來的官員暫時找不著人的,董卓也來不及去大索全城把所有人都找出來了。
所以這一次董卓急衝衝的趕往函穀關,盡管走得十分充忙,但是也由於多帶了不少人和貴重物品的緣故,所以速度也沒有多快,幾乎是和呂布差不多的時間之內趕到了函穀關。
而董卓之所以走得這麼匆忙,也是為了打一個時間差,否則的話一旦函穀關失陷的消息傳到了關東聯軍那邊,董卓估計聯軍那些逆賊一定會瘋狂的攻打虎牢關,到時候說不準呂布想走都走不掉了,要是強行逃跑的話說不準還要損失慘重,能像是現在這樣保存絕大多數力量全身而退在董卓心目中已經算是個可以接受的結果了。
但是即便如此,董卓知道現在還不能放鬆下來,因為真正的難題還在前方,函穀關如果不能打通的話,那他就有被圍殺在函穀關外的風險,因而連日以來精神都繃得緊緊的。
呂布來到函穀關會見董卓之後,見董卓這幅愁眉苦臉的樣子,不以為意的說了句:“義父何必苦惱?區區一座函穀關罷了,豈能阻攔得了我們的去路,隻需義父一聲令下,孩兒便可為義父奪下此關。”
“哼,要是有那麼簡單就好了!當你放棄了虎牢關之後,那些賊軍難道就會看戲不成?這個時候說不準有多少亂臣賊子已經越過了虎牢關正朝我們衝過來呢?等他們追到函穀關這邊還要有多長時間,十天?還是二十天?到時候我們要是還不能過函穀關的話,那就要完蛋了知道麼!”
但是對於這件事情真正的當事人,也就是呂布而言,他其實也是對董卓的決定很不滿意的,倒不如說當呂布收到了董卓讓他放棄虎牢關前往函穀關和他會和的時候,呂布簡直氣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