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接入互聯網(1 / 1)

第三節

中國接入互聯網

1987年9月20日20時55分,按照TCPbrIP協議,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成功發送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這封郵件以英德兩種文字書寫,內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bsp;reabsp;every 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通常我們認為,這標誌著中國與國際計算機網絡成功連接。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協議使本單位的DEet成為西歐中心DE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1989年11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簡稱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1990年11月28日,中國注冊了自己的國際頂級域名“”,這表示中國在國際互聯網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標識。最初,該域名服務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直到1994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1992年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采用TCPbrIP體係結構的校園網。1993年3月2日,中國連入了I的第一根專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77個國家。中國用了近7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