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複禮說紅軍是“老百姓”,應該是他心中對紅軍的印象。因為他隨後說了他所見到的紅軍戰士什麼時候會變得高興。他說,紅軍戰士在兩種情況下會變得情緒高漲,第一種是得到了新的製服時,第二種是有了好吃的食物時。吃好,穿好,不正是當時中國老百姓最標準的追求嗎?
他還說到了紅軍戰士的惡作劇。在紅二、紅六軍團會師之後,顯然是因為對“大鼻子”(薄複禮說這是紅軍通常對他這樣的歐洲人的稱呼)感到好奇,他們圍住了薄複禮和海曼,問了很多問題,並因此而發出愉快的笑聲。
“那麼,是什麼問題呢?你是不是還記得一些?”記者的好奇心顯然也被老先生吊起來了。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他們問海曼——你會中國話嗎?哦,會一點點。那好,你說給我們聽。聽到我們的發音,他們就開始笑。而後,他們讓我念出他們的名字,我念過後,他們也開始笑。”薄複禮回憶到這裏,自己也笑起來,“你知道,這是故意逗你的惡作劇,在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在采訪中,薄複禮至今把“賀龍”念成“哈龍”,把“蕭克”念成“稍克”,加上聲調不分,估計他那時的發音在很少見到“洋人”的紅軍戰士中帶來笑聲是鐵定的。
不過,另一方麵,他又堅決地稱紅軍為“軍隊”(Army),而不能用其他詞彙代替。對於這一點,記者可能覺得他有些過於固執,於是便問他:“你說他們是軍隊,他們穿製服嗎?”
“是的,他們有自己的製服。”薄複禮回答,他還告訴記者,他所見到的所有紅軍都是穿製服的,顯示這是一支相當正規的武裝。
“那麼,是什麼樣的製服呢?是單色的,還是類似迷彩服的?”記者好奇道。
“他們主要的標誌是獨特的帽子,有棱有角的帽子,正中間綴著一顆紅星。其實,他們的製服是很簡單的。”薄複禮回憶道。
“那麼,他們使用什麼武器呢?”記者接著問。
“他們一般有步槍,和政府軍的武器一樣好。不過,也有一些戰士隻在腰裏掛一把大刀,還有的人使用的是霰彈槍(推測是獵槍的意思)。”薄複禮道。
“他們有機關槍嗎?”
“有,他們有一些機關槍。”薄複禮回憶道,他認為紅軍帶著這樣的裝備趕路並不容易,不過,他們有馬。
記者此後提問,試圖知道紅軍有沒有比機關槍更高級一些的武器,比如大炮,但薄複禮回答沒有見過。可能按照歐洲軍隊的標準,這樣一支裝備不一、製服也十分簡陋的隊伍不太符合“軍隊”的定義,記者對此流露出幾分困惑。
薄複禮於是給出了他自己的解釋:“這是一支非常有紀律的隊伍,有非常、非常嚴格的紀律。紅軍不允許吸鴉片,雖然吸食鴉片在當地十分普遍(記者曾問他是否看到過紅軍隊伍中有人吸食鴉片,他回答沒有見到過);他們對自己的軍容很在意,尤其在窮人,特別是女性的麵前,表現得十分禮貌;他們不被允許隨便拿任何東西,製作軍服是要付款的。紅軍買東西都是付錢的,如果他們要借東西,會打一張借條,這樣在歸還的時候便可以檢查物品是否損壞。損壞了東西,他們要賠錢的。”
薄複禮說紅軍是“老百姓”,應該是他心中對紅軍的印象。因為他隨後說了他所見到的紅軍戰士什麼時候會變得高興。他說,紅軍戰士在兩種情況下會變得情緒高漲,第一種是得到了新的製服時,第二種是有了好吃的食物時。吃好,穿好,不正是當時中國老百姓最標準的追求嗎?
他還說到了紅軍戰士的惡作劇。在紅二、紅六軍團會師之後,顯然是因為對“大鼻子”(薄複禮說這是紅軍通常對他這樣的歐洲人的稱呼)感到好奇,他們圍住了薄複禮和海曼,問了很多問題,並因此而發出愉快的笑聲。
“那麼,是什麼問題呢?你是不是還記得一些?”記者的好奇心顯然也被老先生吊起來了。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他們問海曼——你會中國話嗎?哦,會一點點。那好,你說給我們聽。聽到我們的發音,他們就開始笑。而後,他們讓我念出他們的名字,我念過後,他們也開始笑。”薄複禮回憶到這裏,自己也笑起來,“你知道,這是故意逗你的惡作劇,在全世界都是這樣的。”
在采訪中,薄複禮至今把“賀龍”念成“哈龍”,把“蕭克”念成“稍克”,加上聲調不分,估計他那時的發音在很少見到“洋人”的紅軍戰士中帶來笑聲是鐵定的。
不過,另一方麵,他又堅決地稱紅軍為“軍隊”(Army),而不能用其他詞彙代替。對於這一點,記者可能覺得他有些過於固執,於是便問他:“你說他們是軍隊,他們穿製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