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少鋒欣喜若狂!
他果然打開了一扇窗戶,明媚的陽光灑滿了整間屋子。
眼前的景象卻讓他震撼不已......
房屋正中是一尊彩塑的菩薩造像,威儀端莊,又不失麵部安詳慈柔之美,兩旁的造像完全不同,圓睜著雙眼,不怒自威。
雷少鋒倒吸了口涼氣,這裏果然是座佛窟!
再看牆壁四周,更讓他感到驚異無比,牆壁上居然畫滿了彩色的壁畫!
置身其間,雷少鋒作為一位研究繪畫藝術的美院學生,完全被眼前這奇異而絢麗的景象所吸引。
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元素,人物造像和壁畫內容,無疑都是宣揚佛法的經典場景,雷少鋒心裏不斷震顫著。
自己雖然不是佛教徒,對宗教文化也不甚了解,但繪畫藝術從來都是雷少鋒追求的崇高理想。
麵對壁畫,雷少鋒專注地審視起來。
眼前是一副描繪古代商隊或旅行團,浩蕩出行的場景,透過依然清晰可見的人物和車馬形象,雷少鋒隱約覺得,這幅壁畫反映的是某個曆史時期的重要事件。
通過對人物服飾和裝備的探究,雷少鋒用他較為豐富的曆史知識,基本判斷出壁畫展示的內容,應該發生在漢代左右......
不知是何原因,自己的身體忽然出現了某種變化,雷少鋒再也無法集中精力,繼續觀摩壁畫了。
他感到,一股神秘而奇特的力量,正在將他托舉起來,整個人仿佛已經飄在了空中,思想完全不被自己所控製了。
雷少鋒隱約覺得,眼前壁畫上的場景已經出現在了自己身邊,他就像某個飛行物,直接飄進了壁畫之中......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奉命率領一百多人,正在從隴西向西域進發。
一個歸順漢朝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願充當張騫的向導和翻譯,張騫稱其為“甘父”,其他隨從都是從長安一路帶出來的腳夫和雜役。
“甘父,我們已經離開長安城一月有餘,過了河西走廊,應該就不遠了吧?”
張騫騎在馬上,遠眺茫茫戈壁,不由向身邊的堂邑父問道,他雖然隻有二十五歲年紀,但臉上已經布滿了不少的風霜。
“張郎,此去大月氏何其遙遠,我們這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啊!”
堂邑父曾經在西域一帶生活多年,他非常了解這裏的地理環境,也知道目前這支使團所麵臨的處境。
“武帝深知此行的艱難和不易,隨行車馬物資準備的倒也十分充足完備,但越往前走,道路將更加艱辛,還要隨時提防匈奴的侵擾。”
堂邑父不無擔憂地說道,匈奴是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控製著中國東北部、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
漢高祖劉邦為了抵禦匈奴對中原地區的不斷騷擾,曾舉兵三十多萬親征匈奴單於冒頓,企圖一舉擊敗匈奴主力。
結果,劉邦反被冒頓圍困於白登,七日不得食,隻得采用陳平的“奇計”,暗中遣人納賄於冒頓的閼氏夫人,始得解圍。
從此,劉邦再不敢用兵於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