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她從來不會去想那個根本原因,或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她害怕,也沒膽量麵對。
在戀愛過程中,我們總是下意識忽略那些顯而易見的真相,常常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或證據安慰自己:他太忙,他太累,他工作壓力大,他本來就不是體貼的人……以為這樣,男人就會被自己的大方和明事理感動。
但我們沒有勇氣與膽量承認那唯一的事實,他沒那麼喜歡你,他不再想和你在一起。
因為這太讓人崩潰了。
去年的冬天,我在東城的一個咖啡館裏和十多個人一起看了部電影。
在電影片頭的係列場景中,所有女人都安慰在戀愛中傷心欲絕的女友:相信我,他肯定是喜歡你的,他不約你,隻是被你成功的事業所嚇倒,你太美麗迷人他處理不了,他不小心弄丟了你的電話,他不知道你住哪裏……不管她是紐約的高級白領,逛街購物的年輕日本女生,跑步鍛煉的中年女人,抑或是非洲與世隔絕的部落婦女。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繞開那個事實。
而事實就是,他不約你,其實是他對你沒興趣。
劇中好幾個女人,我隻記得Gigi。
她天真爛漫,和第一個男人初次約會後,等不到男人再約,就主動打電話,自己跑去酒吧希望偶遇;和第二個男人交換名片後,追著問對方到底誰先給誰打電話;和第三個男人在親吻時,男人告訴她要暫時去波士頓;第四個男人是酒吧老板Alex,她的愛情顧問,自作多情以為Alex喜歡她,在Alex家聚會結束後,直接撲過去強吻他,弄得Alex不明所以。
起初是不喜歡這個傻乎乎的Gigi,後來,你也不得不承認並欣賞她的勇敢。
那晚離開時,她哭著說:也許我做了那麼多蠢事,但我知道我離找到比你好的人更近了。
在每一次遇到對她沒興趣的男人後,還能百分之百投入繼續尋找下一段戀情,不會嚷著從此不相信愛情了。
電影的結局是,Gigi和Alex在一起了。Gigi成了Alex的例外。
閨密的結局是,搖滾男劈腿了那個他送瑪格麗特小餅幹的女生。
承認他並不那麼喜歡你,真的沒那麼糟糕。
我和閨密邊吃舒芙裏邊重新溫習了這部電影。
我特別喜歡電影結尾的那段旁白:有時候,我們太專注於尋找完美的結局。我們沒有學會辨認他人的信號,沒有學會辨別誰是真心的誰不是,沒有學會分辨誰會留下而誰會離去。也許,完美的結局沒有給你一個完美的男人。也許隻是你,憑自己的力量,撿起散落一地的碎片,再重來一遍。或許幸福的結束隻是,繼續前行。再或者幸福的結局是了解到所有的未回複來電與破碎的心,通過所有失策與誤讀的信號,通過所有的傷痛與尷尬,你依然永遠,永遠不放棄希望。
隻是,她從來不會去想那個根本原因,或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她害怕,也沒膽量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