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種場合,一看到這幾個字,仿佛它的力量就直接融入了血脈,根本就不需要N?K再解釋什麼了,直接就什麼都明白了。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想起了以前跟著季蓮做項目的時候,項目經理遇到點事就把責任往員工身上推,甚至經常去領導麵前告狀,這種管理方式,怎麼可能上下同心。
更要命的是,後來采取績效工資的方式,項目經理竟然把大部分的成績,從員工頭上大挪移到了自己的頭上,這簡直不是上下同欲,而是上下相殺了。
不過葉奕凡認為這個問題的主要責任還不在項目經理,而是公司的規定不太合適,一個公司在設置某種規定的時候,要考慮這種規定是否會帶來製度上的矛盾。
比如讓項目經理去分配屬下各員工的利益,基本上是合理的。但讓項目經理自身的利益和員工利益是零和遊戲,也就是給員工多了自己就少了,那麼怎麼分,都會被認為不合理。
所以在大多數時候,問題的根源往往在於上層的管理。所以說要提倡自省,好的領導,都是願意自省,先找管理,製度上的原因,不好的領導,遇事總願意埋怨,批評屬下。
當年和潘誌強、楊紅做項目時,他們的為人自然是非常好。但對於下麵的員工而言,在項目管理方麵簡直是個黑盒,隻知道自己負責的部分,其他一無所知,想同欲都無法同欲。
而和餘信做項目,感覺就完全不同。項目的整體情況,會隨時和大家說。讓大家時刻明白自己的工作在項目中的意義,以及項目目前處於什麼階段,有什麼問題,甚至客戶的反饋是怎麼樣的,對什麼滿意,對什麼不滿意。
並且對人也信任、關照,和大家打成一片,讓你覺的項目做不好都對不起他。
葉奕凡自己帶項目時,也不知不覺的按著餘信的路線走,但他現在還是完全無意識的,理論知識還是不行。
而沒有理論指導的話,在實際管理中很容易一陣兒一陣兒的。哪陣兒想到了,就注意一下做的好,想不到了就會造成疏漏。
不由得在心裏把這話默念了幾遍,將來得弄個條幅掛著。
緊接著N?K又提了一句話。
“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和上一句一樣,來自於孫子兵法中的五勝之說。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查了一下這五勝,發現確實這兩點是非常適合於應用到項目上的。
聽到這句話時,馬上聯想到上次做銀行那個項目,一個自己認為很難的功能,不放心讓別人做,結果自己認為最笨的吳傑,卻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又想到餘信的用人,他自己完全不懂Java,管理項目就靠用人。
第一個項目,技術上完全交給了莫升,第二個周娜和葉奕凡做的項目,技術上完全交給了葉奕凡。現在還有個正在做前期調查的項目,全部交給了薛啟華。
他先是在前期去了解這個人,如果認為人可以,就會加以任用。而在任用的過程中,也不是完全撒手,會定期的找你了解一下項目的情況。
然後如果認為哪裏有問題,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會詳細說明白這個意見的來龍去脈,讓你確實明白這樣做的好處。
而且這個意見絕不是命令,會讓你自己去斟酌,如果你有理由說服他不這麼做,也是沒問題的,並且也常有這種事發生。換句話說,最終的決定權,你會認為還是在你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