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1 / 2)

“為啥?當然有它的道理了,我問你,早上吃的粥有啥特點?”

“原料很多,滋味混雜,營養豐富。”

“還有呢?”

“五彩繽紛,賞心悅目。”

“還有呢?”

“熱氣騰騰,有點燙嘴。”

“還有呢?”

“還有···還有一種流體,有些黏稠。”

“這就對了唄!俗話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吃粥就是為了粘住下巴。”

“這也是一種說法,百姓們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說法。”

“聽你的話音,難道還有其它別的說法不成?”

“當然有了!習俗嗎,都有成因。”

“還有啥說法?說說唄,很期待。”

“佛門傳說而已,說西方佛祖成道前苦修六年無果,臘月初八日在河中洗澡,吃了一位牧女送的乳粥,便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功了,後來,為了紀念佛祖的成佛日子,便在臘八這天吃粥。”

麻九說完,小琴抬頭看看麻九,神情複雜。

小琴皺眉須臾,才緩緩的說道:“啥是一位母女?另外,乳粥是啥?”

哈哈哈······

麻九大笑。

是啊!

難怪小琴不解,自己沒說清嗎!

文字的同音字太多,發音相近的字也不少,不是書麵文字,單靠口頭表達,還真容易出現誤解或是笑話。

笑完了,麻九說道:“剛才是我沒說清楚,不是一位母女,而是一位牧女,一位放牧的婦女,簡稱牧女。”

“啊!那我就懂了,乳粥應該是牛奶或是羊奶加各種材料熬成的粥。”

“聰明!冬天的窗戶紙----一點就透!但,那個**也可能是馬奶什麼的。”

“說的對!不過,還有個事我不理解,大冬天的,在河裏洗澡,那不冷嗎?”

哈哈哈······

一看麻九又是大笑,聲音中似乎有些嘲諷的味道,小琴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小嘴一噘,瞪了麻九一眼。

麻九見狀,知道自己失態了,朝小琴歉意的笑笑,說道:

“小琴,這個問題是個地理知識,怨我沒說清楚,佛祖所在的國家四季長春,冬天不下雪,也不冷,河裏洗澡當然沒問題了。”

“奧!那就是說,他在咱們的南邊了,靠近太陽了。”

“聰明!”

“這天,還真有點冷。”小琴哈了一口氣。

“一到臘八,就不愁春天了,我以前作過一首有關臘八的打油詩,想不想聽一聽?”

“說吧!很期待!”

“別見笑啊!”

“你說你的!哭笑是我的自由。”

“一年難耐臘八寒,

好比小舟浪底端。

莫急莫餒需等待,

忽忽悠悠上峰巔。”

“這第四句有點保守!”

“還保守?那就請大小姐賜教一下吧!”

“一衝衝上九重天。”

“上天變月牙了?”

“對呀!離太陽近,不暖和嗎?”

······

麻九小琴邊走邊聊,二十裏的路程,很快就走完了。

一看前麵排著一群男女,兩人抬頭一看,已經來到了城門前麵。

這是處州北城門。

青石城門高聳,大門洞開,城門洞子上麵雕刻著兩個巨大的漢字:處州。

把門的差役有的手拄齊眉棍,站立城門兩側,神情威嚴,目光清冷,像一座座雕像。

有兩個差役在檢查入城者攜帶的東西,他們的態度惡劣,舉止粗俗。

“麻袋裏裝的是什麼?”一名大個差役問一位推著獨輪車的農家壯漢。

“官爺,是花生,自家地裏種的花生。”壯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