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結篇】第十章:天堂路口(六 )及尾聲(3 / 3)

“前進!”

……

各軍團長喊道,接著各軍團的連隊長們都喊道。

隊伍整齊地向前,他們揮動著手中的戰矛、長柄的斧子和鉤鐮刀,他們雖然缺乏訓練可是表現得英勇無比,鬥誌高昂,夏洛爾人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獲得勝利了,有些軍團開始動搖,逐漸失去了勇氣,而埃勒溫薩人則正好相反,他們在處在劣勢的時候都有著奮戰的毅力與決心,在這勝利召喚他們的時候,更是所向披靡!往後的日子裏,宮廷的詩人或是學者一談起這場戰鬥,都激動地說道:“那個黑暗而又光明的時刻!那個悲痛而又雀躍的時刻!就像那遠古才有的史詩和詩歌,奇跡總是時時出現,麵對著死亡以及陰影的籠罩,他們戰鬥得不遜於任何的勇士,他們高貴的靈魂不輸於任何的貴族王室!就在這個本將堙滅的日子裏,卻打開了時代的另一扇的大門。”

戰鬥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夏洛爾人知道沒有戰鬥的意義,他們對於財富的渴望被求生的欲望所替代,他們中間缺乏對於自己軍團長的忠誠,甚至是對於他們的國王,很多人都是強迫應征,並允諾了相當的財富而來參加遠征,這種虛假的允諾像是泡沫一樣破碎了,一個接著一個的軍團逃跑了,向著南麵逃跑。卡瓦西斯?弗萊同含著眼淚,對部下說道:“逃命去吧!這個時代不會有我的名字了。”說著,他像是失去了一切的理智,騎馬衝到密集的敵群中間去,砍殺了幾個士兵後被一陣矛槍刺落下了馬,數不清的刀劍和矛槍都送了過來,將他整個人砍得體無完膚。這個可怕君王一倒下,那支曾經無與倫比的軍隊也分崩離析了,他們曾在夏洛爾王的指揮下,洗劫了無數的城市,屠殺了無數的軍隊,現在終於被擊敗。

而所有經曆了這場鏖戰的戰士們都跪倒在地上,疲勞像是突然閃現,壓住了他們的雙腳,他們流下了眼淚,親吻著滿是血水的泥土,而在他們眼前展現出一番激動人心、難以想象的場麵:那些夏洛爾人都向南退散,一個個丟盔棄甲。騎士們喊叫著:“殺啊!將他們趕下大河!”成群的騎士們一路衝殺,直抵河岸,馬賽?卡歐諾的先頭部隊已經渡河,他們看見潰散的友軍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騎士們已經飛奔而來,還有安洛騎士,他們來得更早,現在這群紀律嚴明的騎士不再排列成整齊的隊形,而是像一群群俯衝的老鷹,麵對著一片飛奔的獵物,急忙張開翅膀飛撲過去,大多數的夏洛爾人都逃散到了大河邊上,可滾滾的涅瓦瑞爾將他們與存活的大路阻隔。頓時,涅瓦瑞爾屍體漂浮,慘不忍睹。

黑夜逐漸降臨了,大戰也結束了,隻有遠處還能聽到傳來的小規模戰鬥的聲音,烏鴉、野狼都趕來了,它們在老遠就嗅到了戰場上散發的屍體的臭味,這群天空中的黑色使者“呱呱”叫著,聲音刺耳,那些落地的烏鴉和野狼都大口撕咬、啄食著屍體。人們將夏洛爾人的七十麵軍團大旗都扛了過來,放置在埃勒溫薩和蘇爾的國王麵前,還有數不清的連隊旗幟,敵人的軍團長和一些生前強大的武士的屍體也抬了過來,參戰的大軍中一共有二百多名軍官,沒有一個逃脫死亡,最後,人們才在戰場上找來了被砍得血肉迷糊的夏洛爾王的屍首。這具可怕的屍體就躺在米弗萊爾?烏勒薩國王和米修斯?惠林國王的腳前。

“這個暴君本想征服這裏的人們去贏得他想要的財富,沒想到自己卻落入了這個下場。我敢說他在昨天晚上做到的迷夢和今天的現實是截然相反,也是他自己做夢也想不到的結局!”米修斯?惠林說道。

一會兒,各軍戰死的軍團長們的遺體也抬了過來,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名聲顯赫。修士們給他們清洗麵容,為他們做禱告。

米弗萊爾國王望著狼藉的戰場,那些堆積的屍體,豎立在屍體中間的長矛和刀劍,飄揚著的破碎的旗幟。“眾神將這個時刻賜予了我們,但是我們也是用血來換來的,我的國家和人民將會世世代代銘記這個時刻,詩歌將會傳頌,即使在數千年之後,人們也會為今天的光榮事業而落淚,為戰死在這裏的勇士們而悲慟。”說著,他兩行的眼淚滑落了下來。

而在這個躺著三十萬屍體的土地上新的時代開始了。

尾聲

*******************************************************************************

夏洛爾人在涅瓦瑞爾的大戰幾乎全軍覆沒,在南岸幸存的士兵們都在馬賽?卡歐諾的旗下回到了海峽堡,乘上灰蒙蒙的戰船以戰敗者的可恥姿態離開了斯維爾。

十天之後,在弗瑞塔亞的人們被一陣號角聲驚醒,人們走出門戶,欣喜地看見率領著大軍的米弗萊爾國王走進了奧加布蘭迪亞的大門,金色的羅洛宮殿的大門在總管衛隊的陪同下再次打開,迎接它的使命。埃勒溫薩的國王時代再次開啟。兩天後,米弗萊爾國王接回了在莫瑞丁的蘇麗夏爾。

蘇爾人回到了北方,米修斯?惠林放棄了惠林斯頓,並與埃勒溫薩王締結同盟。五年後,米修斯?惠林逝世,其子托蒂斯特亞?惠林經曆了七年的兼並戰爭統一了斯維爾北境,驅逐了西姆克度人、傑西特克人及克斯特人,其他的少數民皆尊其為王,成為真正的首位北境之王。

而我們的主人公們——勞許和尤倫特,他們陪伴著梅爾斯回到了惠林斯頓的灰木鎮。

刀劍入庫,騎士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