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挑燈看劍(2 / 2)

村東村西相隔四五裏地,但是兄弟兩個感情好,經常相約一起玩。

抓完魚,張木木說,“這些魚兒你拿回去養著吧,天色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弟弟張若雲很舍不得哥哥張木木,便要求哥哥一起去他家吃飯。

但是時間不早了,這一個來回張木木估摸回家就要天黑,於是沒有同意。

兄弟兩個便僵持在岸邊,都不走,也不說話,隻是弟弟張若雲偶爾會打開背簍,看看裏麵的魚兒,這時候哥哥張木木也湊過來瞧一眼。

突然,若雲走到河邊,把背簍裏的魚兒全部倒進水裏,魚兒本來在背簍裏是口吐白沫,一到水中就四散開去,這是兄弟兩一下午的勞動成果,現在一下子全部丟到河裏,這一下張木木也沒反應過來。

若雲倒完背簍裏的魚兒,兀自背起背簍,朝著家的方向走去。正在這時,張木木的父親從岸邊過來,叫住了若雲,“若雲,你到我們家去,你爹爹今天回來了,也在我們家裏。”張木木一聽跳了起來,拉著張若雲的手就往家裏走,張若雲自然也喜不自勝。

回到家,見到了外出半年的劍客父親張江峰,張江峰為兒子侄兒各帶了一柄木劍回來,兩個孩子得了木劍就去比武。

待這邊吃過晚飯,天也黑了,孩子女人都睡了,張江峰叫來大哥張世銘,要他鑒別一件寶物。

兩個人說活極為小心,顯然這寶劍是極為寶貴之物,掌燈之後,張江峰緩慢拿出一個藍布包的長盒子,拆了藍布是一個普通的木質紫檀色盒子,盒子裏麵躺著一把寶劍。

張世銘拿起寶劍,在手上掂了掂,湊近了看,隨後又拔出寶劍,隻聽見一聲清脆的響聲順著劍鞘劃出,一道寒光閃過,屋外傳出群鳥飛過的聲響,之後發出嫋嫋餘音,張江峰把劍拿至耳畔,聽著餘音,麵露悲苦之色,再將寶劍移至燭光前細細觀看,張江峰的悲苦之色轉為驚懼,燭火卻驟然熄滅。

待再次掌燈,張江峰已汗如雨下,虛弱地坐在椅子上,麵色蒼白。張世銘在一旁猜到這把寶劍肯定有重大來頭,說道,“兄長怎麼這麼驚嚇,莫非這把劍有什麼來曆?”

張世銘癱坐在椅子上,發了會呆,坐直了問道,“你是從哪裏得到這把劍的?”

張江峰說,“是一個和尚臨死前交給我的,說這把劍是不祥之物,會引來江湖上的血雨腥風,讓我妥善保管,最後將它投入無人之處或是萬丈深淵,說完和尚便死去了,像是中了劇毒,大哥,這把劍到底有什麼蹊蹺?”

張世銘目光暗淡,緩緩說道,“我鑄劍十幾年,這樣的劍我從未見過,它渾身散發著一種強大的力量,你拿了這把劍必然會引來血光之災,你趕緊叫了弟妹,我們收拾一下,帶著孩子,兩家人天亮就逃命吧。”

二人計較已定,次日天剛微涼,兩家人便帶了銀兩盤纏,攜著寶劍離了村莊西行。張氏兄弟二人,弟弟張世銘一心想成為劍客,闖蕩江湖數年,四處拜師學武,在江湖上沒闖出名望,卻為家人招來了大禍,哥哥張江峰醉心鑄劍,一直為鍛劍城的劍師鑄劍,也是名不見經傳。兩個小人物得了江湖上的神秘寶劍,知道會招來大禍,便喬裝成農夫,兩家人帶著孩子,將裝寶劍的匣子放在馬車之中,車內還放了各式錦緞布匹,將劍匣放在最下麵。

到了中午,一行人已經走出村莊幾十裏,來到徐風鎮,

兩家人進到一家客棧休息,兩個孩子張木木和張若雲雖然平時精力旺盛,但是經過今天的長途跋涉,早已沒了往日的興奮,看到飯菜直接狼吞虎咽。

這時一撥人進到客棧,為首的一個膀大腰圓,一臉絡腮胡子,頭上纏個白色頭巾,手裏拿著單刀,後麵跟著五六個人,也都是類似裝束,拿著單刀,一看都是江湖中人。

這撥人勁直來到櫃台前,拿出一張畫像,畫的正是張江峰,不過畫像上張江峰手提長劍更加英武,而這時張江峰一行人卻都是農夫裝扮,故而掌櫃隻說沒見過。

一行人便來到一張桌前坐下,三四個人挨個桌前去比對看是否有張江峰。

這群人早已引起客棧的注意,張若雲看著畫連忙對父親張江峰使個臉色,張江峰便趁機溜出客棧,好歹客棧來往人多,裝束也都差不多,因此並未引起注意。當日晚上兩家人另尋了一家客棧休息,張江峰來到張世銘一家的房間,和張世銘商議,“大哥,我看我是被江湖上的人盯上了,我跟著你們在一起遲早會出事,我看不如我帶著劍去雁蕩山,將劍丟進碧波寒潭,你帶著他們去鍛劍城,我完事再與你們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