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一番話語,倒是叫聖上撐起了精神,細細思量過後,也決定順老太君之意,消了心中大辦相送之意。
老太君的葬禮一應從簡,隻是來相送之人頗多,倒也並不冷清。聖上命欽天監在長安城外選一風水寶地,定了黃道吉日,令工部建一小寺廟,供奉智善尊者。又減半了今年稅賦,命各地開設粥棚行善。
逝者已逝,留在塵世的眾人的悲戚終會散去,但這並非意味著他們將逝者遺忘,他們會將逝者的音容笑貌永銘心中,逝者的諄諄教誨會指引他們前行,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成為後世子孫的無價之寶。
有人悲痛,自然也有人歡喜。寧王府與定光宮聞得老太君仙去的消息,倒是心中暗喜,又覺出了一口惡氣,大快不已。舒夫人還算謹慎,在宮中不敢表露出來,而孟曄就沒這個心思了,他或許覺得自己的寧王府如鐵桶一般,最初幾日還不敢如何,後來倒是與顧翩翩常常飲酒作樂,有一日喝醉了還口無遮攔地罵了李澄菲與老太君。
聖上得了暗衛消息勃然大怒,又覺心中寒涼,徹底對這個兒子冷了心,當即便下旨斥責寧王,連禁閉時日都延長了三月。宮中舒夫人也一並遭了厭棄,好歹是三夫人之一的貴嬪之位還沒坐暖和,便被降為了九嬪中的修儀,心中氣恨難平。
寧王同是愈發惱恨父皇偏心昏庸向著外臣,又有顧翩翩在旁煽風點火,野心並著恨意愈加燒得厲害了。
聖上並不知曉寧王想做些什麼,隻越來越覺得自己力不從心。自從老太君走後,他雖強打著精神,但身子到底是一下子弱了許多。夜間總睡不安穩,夢見“四不像”的過往之事,白日處理起政務來也覺得疲憊困乏。今日見了戶部尚書與大理寺左寺丞後更是心生倦意,覺得如今這龍椅坐得心累。
戶部尚書與大理寺左寺丞兩家之女都嫁進了寧王府,位尊次妃之位,平時也不張揚招搖,低調得很,連聖上都差點忘了與其算是“兒女親家”,見二人求見隻以為是有政事相商。誰知二人商量好一般,戶部尚書說自家女兒蠻橫善妒,大理寺左寺丞說自家女兒不識大體……二人處處說自家女兒不是,不配當王爺次妃之位,言外之意竟是想要請旨和離。
聖上愕然半晌,雖對寧王此子大失所望,但也不忍如此折辱。便先問明情由,又好一陣相勸,可二人仍是不肯鬆口,卻也不指責寧王,隻說自家女兒不是。聖上無奈,隻好命二人回去,待他考慮幾日再說。後晌便召了寧王入宮,言語溫和地問了問他近日情況,孟曄不冷不熱地答了。
聖上見狀也並不生氣,委婉地問道:“正妃之位不宜久懸,不知你是想再相一家貴女,還是府中兩位次妃裏有中意的合適之人?”
孟曄聞言,臉上神情頓時微露了幾分不悅,雖很快收了回去,但聖上在高位看得一清二楚。隻聽他沉聲說道:“父皇不必憂心兒臣府中之事,兒臣的兩位次妃無甚才學,著實不堪大任。兒臣暫時也無意再娶一位正妃,弄得府中烏煙瘴氣……”孟曄話裏仍帶著對李澄菲的怨懟。
方丈一番話語,倒是叫聖上撐起了精神,細細思量過後,也決定順老太君之意,消了心中大辦相送之意。
老太君的葬禮一應從簡,隻是來相送之人頗多,倒也並不冷清。聖上命欽天監在長安城外選一風水寶地,定了黃道吉日,令工部建一小寺廟,供奉智善尊者。又減半了今年稅賦,命各地開設粥棚行善。
逝者已逝,留在塵世的眾人的悲戚終會散去,但這並非意味著他們將逝者遺忘,他們會將逝者的音容笑貌永銘心中,逝者的諄諄教誨會指引他們前行,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成為後世子孫的無價之寶。
有人悲痛,自然也有人歡喜。寧王府與定光宮聞得老太君仙去的消息,倒是心中暗喜,又覺出了一口惡氣,大快不已。舒夫人還算謹慎,在宮中不敢表露出來,而孟曄就沒這個心思了,他或許覺得自己的寧王府如鐵桶一般,最初幾日還不敢如何,後來倒是與顧翩翩常常飲酒作樂,有一日喝醉了還口無遮攔地罵了李澄菲與老太君。
聖上得了暗衛消息勃然大怒,又覺心中寒涼,徹底對這個兒子冷了心,當即便下旨斥責寧王,連禁閉時日都延長了三月。宮中舒夫人也一並遭了厭棄,好歹是三夫人之一的貴嬪之位還沒坐暖和,便被降為了九嬪中的修儀,心中氣恨難平。
寧王同是愈發惱恨父皇偏心昏庸向著外臣,又有顧翩翩在旁煽風點火,野心並著恨意愈加燒得厲害了。
聖上並不知曉寧王想做些什麼,隻越來越覺得自己力不從心。自從老太君走後,他雖強打著精神,但身子到底是一下子弱了許多。夜間總睡不安穩,夢見“四不像”的過往之事,白日處理起政務來也覺得疲憊困乏。今日見了戶部尚書與大理寺左寺丞後更是心生倦意,覺得如今這龍椅坐得心累。
戶部尚書與大理寺左寺丞兩家之女都嫁進了寧王府,位尊次妃之位,平時也不張揚招搖,低調得很,連聖上都差點忘了與其算是“兒女親家”,見二人求見隻以為是有政事相商。誰知二人商量好一般,戶部尚書說自家女兒蠻橫善妒,大理寺左寺丞說自家女兒不識大體……二人處處說自家女兒不是,不配當王爺次妃之位,言外之意竟是想要請旨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