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要做三四十件,就算加快手腳,也足夠他弄到差不多天黑了。
“這個賣嗎?”李修瑉指著攤主旁邊的一件泥塑問道。
那關公泥塑,陸繁一開始也是注意到的,但他都懶得問,價值不是很大。
普通的泥塑不值錢,或者說沒有收藏價值。
真正有收藏價值的,也就三類:
一類是名家名作,著名藝人,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等創作的作品;第二類是那些瀕臨滅絕的,原作品收藏價值就比較高;第三個就是現在各地生產的精品,那些粗製濫造的和地方特色比較弱的,收藏價值相對就較弱。
“這件?老東西來的,你要的話,五百塊錢。”既然擺出來,就沒有不賣的道理。
“可以。”李修瑉美滋滋地掃碼,支付對方五百元。
幾個韓國來到中國,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裏很少用現金,都是手機支付。他們韓國不是沒有,但沒有這麼普及,連街上擺攤的老奶奶,都拿一個支付碼出來。
中國的繁榮,先進程度,超乎他們意料。
走遠後,見李修瑉還在愛不惜手地把玩著那關公泥塑,黃文斌忍不住問:“這玩意珍貴?值錢?”
“不太值錢。”
不太值錢?那你還那種表情?實在不能理解,按理說,你也不是窮人,有必要那麼高興嗎?
“不太值錢,你高興什麼?”
李修瑉微笑道:“你不懂,那種撿漏的心情。”
其實,他就是在享受那種快感。那種感覺,其實很多人都會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旦成功,感覺非常棒。
就像喜歡買彩票的人,忽然中獎,哪怕獎金隻有幾百塊錢,也能高興一整天。
陸繁跟大家說道:“你們別管他。不過,這件作品,還真算是泥塑裏麵的寶貝,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
無論是捏造的手法上,還是施彩方麵,都做得非常秒,看得出是名家手筆。
而且,應該還是清末時期的物件,有點年頭了。
“看上去,是惠山泥人。”
陸繁知道,以前的惠山,幾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戶戶會彩”的說法。
每逢過年,在廟會和集市上,人們托個盤子,盤子裏放著自己作的泥人到處叫賣,這也是農家的一份收入。
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錢等姓的專業作坊。彩塑師王春林製作五盤泥孩兒進獻,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讚賞。清同治到光緒年間,出現大量戲劇為題材的戲文泥人,這也是惠山泥人曆史上最昌盛的時期。
“可惜,不是同治和光緒年間的,應該是接近民國時期的物件,價值也就沒那麼高,大概就是兩三萬的樣子。”陸繁說道。
梁蕭無語,兩三萬也很高了,好嗎?要知道,這才五百元買來的。
“多少錢不重要,撿漏就行。”李修瑉嘿嘿一笑。
對他而言,賺多少錢確實關係不大,並不在乎。隻能說,有錢人玩的心態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