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段子與高科技(2 / 2)

老工程師去市裏的百貨大樓買了一台電機強勁的五擋電風扇回到了工廠,然後在生產線成品最後裝箱打包的位置接通了電風扇,把電風扇調到三擋之後生產線所產生的無產品空盒因為重量的緣故直接被風吹到了地麵上,老工程師隻用了兩百塊人民幣就成功的解決掉了這個讓工廠十分棘手的大難題,獲得了德國工程師的高度讚揚與推崇。

十年之後,該廠從德國引進了下一代全自動生產線,新生產線德國人花費大力氣改進了生產線的控製程序,成功的解決了空盒問題,維護了德國產品的美譽度與品牌形象。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段子,除了華夏諸葛亮式的鬥智風格,還帶著一點點霍元甲打擂台式的民族自豪感,就是最後一段文字顯得有些意味深長。

這個風吹肥皂盒的段子,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風靡一時,無數營銷與管理大師丟掉最後一段文字後,把這個例子當做範例解讀,什麼成本控製、思維方式、投入產出、彎道超車等等等等,當然也有人從最後一段中解讀出了搞科研隻能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彎道超車就是扯,投機取巧爽一時最後還不是照樣去引進下一代。

新世紀之後,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成功入世,共和國已經經曆了一輪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相比寒酸的九十年代可以說進步了好大一截,全自動生產線早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全麵普及,電風扇更是幾乎被徹底淘汰出消費市場,因此風吹肥皂盒的段子就顯得十分的土氣了。

新世紀一零年代是共和國芯片進口金額快速趕超石油進口金額的年代,芯片之痛給共和國帶來的痛楚也開始越來明顯,有了這個基礎氛圍,第二個段子成功誕生。

第二個段子某種意義上就是第一個段子的變種,不過由於林本堅博士的真實事例,使得第二個段子看起來更不像是段子。

新世紀之後,光刻機技術在193納米上停滯不前已經有十多年了,光刻機作為推進信息時代快速前進的動力引擎正麵臨著熄火的危機。

全球無數科學家、頂級實驗室與大型科技集團在這個方向上投入了幾乎是天文數字的巨資,不過都失敗了。

這時候誰也想不到一個來自軟件行業的外行會在光刻機領域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時間步入了新世紀,不過對於林本堅博士的事業來說卻不是那麼美妙,林本堅創立的光刻軟件公司Linnovation是北美光刻機軟件領域排名第一的公司,由於華裔天花板的緣故,林本堅博士的競爭對手獲得了電子行業內某個大公司注資,對手依靠資本優勢采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把林本堅擠出了光刻軟件領域。

這時恰好台積電的執行長給林本堅打電話邀請林本堅回4V,一番考慮之後林本堅決定加入台積電重新開啟自己的事業。

這時候全世界的光刻機路線都在死磕153納米光源,雖然身為外行,但林本堅卻對這個選擇不以為然,認為153納米技術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必須另覓他途。

這條新道路林本堅整整找了接近兩年時間,在2002年夏天,某天早上林本堅偶然通過辦公室桌麵盆栽葉子上的水珠看窗外,扭曲的窗外風景給林本堅帶來了至關重要的感想,如果在光刻機的鏡頭上加上水滴會不會也能扭曲光線的寬度,開創性的浸潤式微影光刻機這項顛覆性技術就此誕生,林本堅一舉扭轉了技術潮流,成功引領了全世界的半導體研發。

第二個段子相比第一個段子迷惑力可就大得多了,除了修改了很少的幾個地方,第二個段子都是由真正的事實構成。

比如林本堅雖然搞了八年多的光刻機軟件,但對光刻機研發絕對不是什麼外行,段子巧妙的把光刻機軟件等同於大眾軟件和光刻機技術對立了起來。

再有通過觀察早上水珠帶來靈感什麼的完全是知音讀者體的變種,扯淡得有些沒邊了。

由於光刻機實在是過於高端不接地氣的緣故,使得第二個段子並不像第一個段子那般火,不過能靠上芯片痛這個堪稱長久的熱點,在一定的範圍內第二個段子也流傳頗廣。

在電工大劉牛逼的三體維度打擊之前,很多管理和營銷大師都把第二個段子當做維度打擊的案例,大意是哪怕是外行,隻要思維夠活躍就算是在高科技領域也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