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1 / 2)

寧端沒說話,他用手指碰了碰被裝在紙盒裏的桃花簪,想了想,還是將其拿了起來,“隻送那一支。”

他吩咐完這些,就轉身離去,一身紅衣好似是血裏染過那般令人膽戰心驚。

李穎擦了把額頭滲出的冷汗,按照寧端留下的錢一估算,便挑了支獨一無二的簪子,將店鋪交給夥計照看,馬不停蹄地親自去了席府。

正當她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天已經漸漸亮了起來,路上也不知為何比往日裏喧囂不少,人人交頭接耳也不知是在交流些什麼,個個臉色看起來都驚疑不定。

李穎雖然急著去席府送東西,可突然聽見了“王家”二字,才稍稍放慢腳步注意了一耳朵,聽仔細後嚇了一大跳,立刻上前將人拽住,“你們剛才說什麼?!”

等李穎進了席府時,她險些都忘了手裏的紙盒,進了席向晚的院子便四下一看,壓低聲音對席向晚道,“大姑娘,好事啊!”

可謂人算不如天算,席明德奏本才遞交出去後的第二日,汴京城裏頭就出了大事。

隻在某一夜之間,城中大街小巷突然都被貼滿了手抄的半封信函內容,上書的都是王長期和王長鳴收人栽贓陷害的證據,物證人證一二三例舉得清清楚楚,一時之間王家無罪的輿論又在城中響亮了起來。

對平民來說,保衛了大慶幾十年的王家怎麼可能會是通敵賣國之輩呢?

再加上原先從邊關獲得的各種和敵國往來信件、奸細的證詞等等都是官府的一麵之詞,這封看起來出自王長期之手的信卻看起來條理清晰,難以駁倒,眾人當然是更願意相信被貼出來的信件。

大街上貼滿的手抄信幾乎一上午就被汴京城中百姓揭了個一幹二淨回家仔細看字去了,但緊接著就有許多乞丐出來,見了人不討錢,反而是塞和牆上一模一樣的手抄信,不過一會兒的功夫,汴京城裏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王家是被冤枉的了。

李穎在路上就找了封白紙黑字的抄寫,遞給了席向晚道,“我來時特意去找了張,還真不好搶,都快被人拿幹淨了!”

席向晚掃過信件內容,便知道這十有八九就是寧端前去截獲的信,不由自主地笑了笑。

“哦對了!”李穎說到這,才想起來另外一件事,“姑娘認識都察院的那位寧副都禦使?”

席向晚抬眼,“他怎麼了?”

李穎納悶地將用紙盒裝好的簪子送到席向晚手裏,“天還沒亮呢,寧大人就敲開了鋪子的門,讓我將這根簪子送給您,還囑咐要緊著,別讓您等久了。”

席向晚接過紙盒,思忖半晌便明白了寧端的意思。

左右寧端回城自然是第一時間要入宮去麵聖,沒有時間來見她,而用簪傳信已是他們二人三番兩次的默契,一聽說是寧端買了送來的,席向晚心中便安定了三分。

這大致是讓她安心,事情一切順遂的意思。

想了這些,席向晚才打開盒子看了看那巧奪天工的發簪,一笑,“這樣式,也是他挑的?”

寧端沒說話,他用手指碰了碰被裝在紙盒裏的桃花簪,想了想,還是將其拿了起來,“隻送那一支。”

他吩咐完這些,就轉身離去,一身紅衣好似是血裏染過那般令人膽戰心驚。

李穎擦了把額頭滲出的冷汗,按照寧端留下的錢一估算,便挑了支獨一無二的簪子,將店鋪交給夥計照看,馬不停蹄地親自去了席府。

正當她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天已經漸漸亮了起來,路上也不知為何比往日裏喧囂不少,人人交頭接耳也不知是在交流些什麼,個個臉色看起來都驚疑不定。

李穎雖然急著去席府送東西,可突然聽見了“王家”二字,才稍稍放慢腳步注意了一耳朵,聽仔細後嚇了一大跳,立刻上前將人拽住,“你們剛才說什麼?!”

等李穎進了席府時,她險些都忘了手裏的紙盒,進了席向晚的院子便四下一看,壓低聲音對席向晚道,“大姑娘,好事啊!”

可謂人算不如天算,席明德奏本才遞交出去後的第二日,汴京城裏頭就出了大事。

隻在某一夜之間,城中大街小巷突然都被貼滿了手抄的半封信函內容,上書的都是王長期和王長鳴收人栽贓陷害的證據,物證人證一二三例舉得清清楚楚,一時之間王家無罪的輿論又在城中響亮了起來。

對平民來說,保衛了大慶幾十年的王家怎麼可能會是通敵賣國之輩呢?

再加上原先從邊關獲得的各種和敵國往來信件、奸細的證詞等等都是官府的一麵之詞,這封看起來出自王長期之手的信卻看起來條理清晰,難以駁倒,眾人當然是更願意相信被貼出來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