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流及溝通專題 同伴關係
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小強最近一直非常生氣,主要是對他們班的班長阿威有意見。阿威不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工作能力都不行,可是專門會迎合班主任,每天圍著老師轉,既像哈巴狗,又像跟屁蟲。同學們都討厭他,但奇怪的是,同學們越是討厭他,班主任老師越是喜歡他。
小強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這位班長,居然被阿威“相中”做了目標。聽知情的同學說,阿威把小強的許多事情添油加醋、改編加工之後,向班主任老師打了小報告,說小強“不遵守學校紀律”、“不服從班裏的領導”、“不積極參加班裏的活動”,等等。其中很多情節都是無中生有,使得班主任最近總是挑小強的毛病,在班會上也不點名地批評小強。小強下課追到辦公室和班主任解釋,可班主任根本不聽小強的解釋。小強覺得很委屈。
小強很想找幾個人把班長揍一頓,或者當著全班同學大罵他一頓,或者給他寫一些匿名信到處散發。小強把他的想法告訴爸爸後,爸爸勸他不要這樣做,但爸爸也不知道怎樣與老師溝通,幫助小強解開這個心結。
問題10 如何幫助小強同學?
首先,爸爸應該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和老師講清楚,要真誠地溝通,不能帶著怨氣去找老師算賬,畢竟孩子的訴說是單方麵的,帶有很大的主觀性。
其次,爸爸要和小強溝通,先表示自己理解他的委屈,同時讓他學會正確客觀地評價班長這個人。然後兩個人一起想策略解決,千萬要阻止孩子用武力解決,這會助長孩子的不良品行。
最後,可以在爸爸和老師的協調下,班級裏開個心理活動討論會,請心理專家輔導如何進行良好的人際溝通。
問題11 如何幫助兒童發展良好的同伴關係?
首先,正確認識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為兒童的同伴關係設置障礙或幹擾他們的正常交往。家長應明確:兒童隻有在與其他兒童的交往中,才能學會如何抑製自己內心的侵犯活動,控製不適當行為。所有這些交往技能隻有在兒童與兒童的同伴交往中才能得到發展,而在兒童與成人的關係中是不可能充分發展的。
其次,充分了解孩子的同伴關係狀況。家長與老師之間應加強聯係,了解孩子在同伴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關係。
第三,積極組織兒童的共同活動,為兒童發展同伴關係創造有利條件。
允許兒童“走出去,請進來”。鼓勵兒童多與同伴交往,教育兒童與同伴分享遊戲中的樂趣,與別人交往時犯錯誤要敢於承認,別人有錯要大度,學會原諒別人等。兒童之間產生的矛盾,家長不必直接介入,但應啟發兒童和同伴一起協商、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適宜方式,家長可以在事後評價兒童與同伴交往時的優缺點等。
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如去少年宮、科技館、公園、圖書館、電影院等,從而使孩子結識更多的同伴和朋友,擴大活動範圍,增長才幹、活躍思想。
最後,作為家長,應注重自身素質和教養方式。研究認為,熱情、敏感和權威的家長,培養的兒童容易形成穩定的依戀心理,與成人和同伴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人冷淡的隨意的家長,會培養出敵意的、攻擊性的兒童,同伴拒絕與其交往,人際關係緊張;好支配他人的嚴厲的家長,培養的兒童往往喜怒無常和過度焦慮,其同伴會忽視他或不願與他交往。因此,家長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熱情待人,樂於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民主地、寬容地處理好人際關係,為兒童做出榜樣。切忌教育兒童時說一套,而實際行動又是另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