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及情緒專題 孩子恐懼心理(1 / 1)

兒童學習及情緒專題 孩子恐懼心理

小紅已經7歲,從懂事開始,她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上廁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她總是那麼“怕黑”、“怕鬼”,如果沒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

問題40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1.不恐嚇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有些父母會用“鬼”來嚇他:“你如果再不乖乖聽話、坐好吃飯,待會兒狼外婆就會找你!”或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間、廁所等,借以處罰、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避免讓孩子看某些可怕的電視或恐怖片,因為有些節目配合一些詭異的音效、動作、道具和化妝,再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渲染,會將“鬼”和黑暗聯係起來,“鬼很恐怖,它會出現在黑暗的地方”。於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裏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2.了解原因。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而父母在麵對孩子因恐懼產生的情緒反應時,需先持立即否定的態度,試著以簡單的對談方式,了解他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麵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覺,應先讓他看清楚暗影的真麵目。

3.保持明亮光線。發現孩子所恐懼的是“黑暗”,就為他點一盞小夜燈,或是在孩子活動的每個角落,都保持明亮的光線。硬是強迫孩子勇敢麵對他不會處理的恐懼,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他覺得更加害怕。

4.給予情感保證。如果孩子說的“鬼”,是一種黑影或是找不出來源的聲響,父母可以陪他一起去找出那些令人恐懼的物和聲,究竟是哪兒來的。如果孩子年紀還小,說不清他害怕的鬼是什麼,父母不妨給予他情感上的保證,讓他知道有人陪伴他,他不會被丟在黑暗中。

5.多擁抱或愛撫。父母甜蜜溫馨的擁抱、愛撫,不僅可以增加親子感情,這份“愛的感覺”會使他覺得無論處在何種環境下,都是溫馨與安全的,對於未知的事物,又有何懼?父母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隨時觀察他的情緒和動向,以最實際的行動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孩子出現恐懼心理怎麼辦?

1.孩子的恐懼心理與成年人的恐懼並無兩樣,隻是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這個情感發展的階段。爸爸媽媽怎樣幫助孩子有效地戰勝恐懼心理呢?不要懲罰或嘲笑孩子的膽小,這樣隻會適得其反,正確方法應是承認孩子害怕的東西確實存在。這樣,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恐懼,他就會相信你的勸慰、解釋,才能消除恐懼的心理。

2. 教育孩子不要掩飾害怕。有些孩子往往會否認自己害怕,這是孩子常用來對付恐懼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越是這樣,孩子自己越是恐懼。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說出恐懼的具體內容,讓孩子消除心理上的羞恥感,並逐漸克服恐懼心理。

3.進行科學的教育。向孩子講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會孩子躲避危險的辦法,這樣也能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減少他的膽怯心理。如孩子怕過馬路,可帶他參觀交通崗亭,給他講交通規則,讓他知道什麼時候過馬路很安全,什麼時候過馬路很危險。孩子怕小動物,可讓孩子多玩玩動物玩具,觀看別人和小動物玩耍,然後讓他接近一些溫順的小動物,和別人一起撫摸它,最後讓孩子單獨觸摸。

4.利用孩子的愉快情感來克服恐懼心理。應經常讓孩子參與遊戲、去公園玩,產生愉快情感,克服恐懼心理。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用講故事、繪畫等形式,講出或畫出自己最害怕的東西,把內心恐懼表達出來,宣泄出去,從而消除恐懼心理。

5.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東西到鄰居家,吃飯前擺放碗筷,到商店買鹽等,鍛煉孩子的能力,使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許多的事情。

6.講英雄或勇敢者的故事,向他們學習。爸爸媽媽可講一些英雄或勇敢者的故事給孩子聽,鼓勵孩子向他們學習。

7.爸爸媽媽在生活中也要大膽、勇敢,遇事要冷靜沉著,不能大驚小怪或喜怒無常。比如家裏發現一隻老鼠,媽媽首先驚叫逃跑,孩子怎會鎮定自若呢?

8.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不要對孩子恐嚇譏諷或動輒責打孩子。很多情況下,孩子膽小是被大人編的鬼、野貓、大灰狼之類的故事嚇的。對孩子動輒就嚴厲懲罰,往往也會引起孩子的緊張和恐懼。因此,爸爸媽媽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9.創設一個愉快融洽的環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緊張狀態。如多讓他與同齡孩子玩耍、遊戲;客人來了,讓他表演節目、端茶水等,並及時給予讚揚和鼓勵;謹慎地替孩子選擇故事和電視節目,盡量避免孩子見到過於刺激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