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及情緒專題 學校恐懼症
某男孩,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害怕上學,讓他上學則緊張哭鬧,已經一年了,媽媽帶他就醫。據說1年前,沒有明顯原因,孩子開始害怕上學。經媽媽反複勸說,仍不肯上學,訴:“害怕上學”,“害怕老師提問答不出來”,“擔心作業沒做好”。每星期一早晨,麵臨上學時害怕得特別厲害,鬧情緒,甚至哭鬧,不吃飯,躲起來。媽媽無奈,隻得同意他暫時在家休息,短則半天,長則一兩天。由於常常如此缺課,老師、同學們來家勸說,好不容易才肯隨同學返校。一年中重複發生過十幾次這種情況。他說:“一想到上學,就是害怕”,“腦子明明知道不會發生什麼事,但一到學校,心裏就覺得什麼事情會發生似的,害怕起來”。在家就不鬧,一切如常,能夠看書、做作業,還高高興興的。獨生子,自小性格內向、膽小、依賴性強。爸爸經商,經常出差,父母感情一直不合,經常吵架、打架。7歲時父母離婚,爸爸再婚,孩子隨媽媽生活。媽媽對他特別照顧,小時候,怕他被別人欺負,不放心讓他獨自出去玩耍。他對媽媽很依賴。
交談中,他感到自己父母離婚很不光彩,並且覺得自己沒有爸爸,同學會瞧不起他,會受別人欺辱,不願意與別人一起玩。說著,眼睛就紅起來,很傷心的樣子。他說去年有一次周末忘記做功課,擔心作業沒做好,老師會罰他,就不敢上學。越是曠課,越是做不好作業,結果越是害怕回到學校去,於是幹脆就不去學校了。現在一到學校門口就特別緊張,心“撲撲”跳,不敢進學校門。
問題43 學校恐懼症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患兒去上學,會使其焦慮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則孩子焦慮馬上緩解。
3.焦慮的症狀表現為:心神不寧,惶惶不安,麵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痛、尿頻、便急等。
問題44 學校恐懼症的成因有哪些?
1.內因:這類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點:膽小、仔細、敏感、多疑,特別愛麵子,依賴性大,生活上和精神上獨立性差,經不起批評。
2.外因:這類孩子的家長、老師常期望過高,往往超過患兒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漸形成焦慮感。
問題45 孩子害怕上學怎麼辦?
首先,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當發現孩子有不肯上學的跡象時,家長應該與他談心,盡可能了解所有與他上學有關的情況。要注意開導,不要采用簡單的恐嚇的辦法,迫使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創傷。要正麵誘導,講清目前上學和將來工作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種強迫性、懲罰性的言行。
當不肯上學的原因找到後,父母、老師、醫生應共同製定一個治療計劃。這個計劃應包括以下兩點:
1.盡快設法使孩子回到學校去,假如不肯上學的孩子焦慮症狀明顯,父母不要性急,應通知學校取得老師的配合。然後,家長要耐心等待,並陪伴孩子,以消除或減輕其焦慮症狀。開始時讓孩子在學校待一個小時也好,如果這步成功了,可將時間延長至兩小時,然後再延長至半天。逐漸過渡到不陪孩子上學和讓孩子獨自去學校。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2.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患學校恐懼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在找到原因後,要有針對性地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
肌肉鬆弛療法是幫助這類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解除焦慮症狀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當孩子接近學校門口時,反複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漸漸放鬆之後,再進校門,以克服上學時產生的恐懼感和焦慮症狀。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時,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在短期內應用藥物治療,以消除或減輕患兒的症狀。
問題46 如何防止學校恐懼症?
1.注意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家長和老師對膽小、細心、憂鬱的孩子,不宜要求過於嚴格。相反,宜勸導這些孩子處事不要過分認真,要讓他們了解生活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道理。
2.對孩子期望不應太高。家長切勿對這類孩子期望太高,由於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經受失敗和挫折能力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礎上增加心理壓力,促發學校恐懼症。
3.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旦發現孩子有學校恐懼症的跡象,應立即去心理門診求醫,請兒童心理醫師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及必要的藥物治療。家長們更應注意防範這些孩子可能發生的離家出走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