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懷念外婆 糖紙頭(1 / 1)

第二輯 懷念外婆 糖紙頭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牙齒長得不好。外婆在世的時候說起這一點,總是很自責,說都是太嬌慣你了,讓你吃了太多的糖果,牙就沒長好。其實,隻有我自己心裏知道,小時候的我並沒有如外婆所說的那樣,嗜糖如命,卻是嗜糖紙如命。

記得八歲那年的中秋節,我意外得到了幾顆用漂亮的糖紙包裹著的糖果。當我美滋滋地把糖果送進嘴巴裏的時候,對那幾張亮晶晶的糖紙也愛不釋手了。那時候還根本沒有收藏糖紙的想法,隻是覺得好玩,覺得扔掉這麼好看的糖紙真是舍不得。

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我試圖用手掌把皺巴巴的糖紙撫平時,外婆看到了,告訴我這樣撫是撫不平的。她端來一盆溫水,把糖紙浸在水裏麵,過一會才把它們撈出來。我看著外婆像變戲法一樣把濕漉漉的糖紙貼在窗玻璃上,然後從衣襟裏抽出一塊手帕往糖紙上按了幾下,多餘的水不見了,原先皺皺褶褶的糖紙一下子變得光滑平整了。為了讓這些漂亮的糖紙有個安身之處,外婆把表哥那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拿了來,讓我把糖紙夾在裏麵。為此,表哥的臉黑了幾天呢。從那以後,隻要看到有漂亮糖紙包裹著的糖果,我都想吃,最終目的並不是糖果,而是糖紙。剝下糖紙,我是充滿欣喜地重複著外婆的“戲法”,讓皺褶著的糖紙恢複平整,然後夾入《三國演義》中去。在這一過程中,我享受著秘密,享受著童年的樂趣。

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回,為了炫耀自己的糖紙收藏成果,我把那本夾滿了糖紙的《三國演義》帶到了學校。在我的講解下,同學們的驚喜與羨慕讓我的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於是,上數學課時,我忍不住偷偷低下頭去翻看起來,終於被老師發現了,書也被沒收了。老師說,叫家長來取這本《三國演義》吧。在老師的苦口婆心下,可憐的糖紙最終背負了許多罪名,是它們讓我上課不專心,考試不理想,做作業不認真。聽了老師的話,母親氣憤地把那些精美的糖紙扔了。

那些不幸的糖紙中,我最喜歡的一張糖紙是紅白相間的“上海奶糖”糖紙。這張糖紙也是母親的同事從一位上海親戚那裏要來的。糖紙上有兩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勤快地勞動。小姑娘頭上紮著漂亮的蝴蝶結,她們的穿著一模一樣。上麵一個好像提著水壺在澆花,下麵一個正在洗衣服;糖紙的兩側畫著幾件小小的工具,小鏟、小桶、氣球和小傘,非常可愛。

今年春節,我在父母家整理自己小時候住的房間,翻開我以前用過的抽屜,忽然發現幾張殘存的糖紙還在那裏麵靜靜躺著。母親進來,看了我一會,低聲說,想小時候的事情了吧?我望著母親,發了會兒呆,眼角有淚花滲出,然後默默無言地把那些糖紙塞進了我的手袋。我想有空的時候,再看看那遠去的糖紙哦。

2007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