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青色之秋 青色之秋(1 / 1)

第三輯 青色之秋 青色之秋

一場雨的來臨,從從容容擠走了賴著不走的黏黏糊糊的夏。清爽微涼的風牽著雨,掠過裸露著的已經煩躁不安的世界。不經意間,世間的顏色漸漸豐潤起來,淺薄的翠綠已經沉澱下來,變成厚重端莊的青色。這是秋天的顏色。

一場雨,帶來了滿巷濕漉漉的青色。這是江南秋天的雨巷。

前麵,有位女子撐著傘行走在青色的雨巷,腳上的高跟鞋有節奏地敲打著暗青色的地麵,發出清脆而又自信的聲音;被雨惹濕的蓮藕般的小腿沒有一絲慌亂,沉著地重複著優雅的交替;過往的穿堂風不緊不慢撩動著她潔白的裙擺,於是,裙擺便像一朵盛開的白蓮花,嫋嫋婷婷,在小巷裏飄浮起來;淡青色的雨傘隨著蓮花起伏著,一顫一顫,它就是那水塘裏的荷葉;青青的荷葉敞開懷抱,欣喜地迎接著從天而降的串串水珠,而調皮的小水珠卻在荷葉上撒了個歡,又骨碌碌地順著荷葉的邊緣滾落到一地濕漉漉的青色裏……驀然,傘下閃出一顆晶瑩剔透的,閃著青幽幽的光芒的雨珠,它歡快地跳動著,卻始終沒有滴落——喲,原來是女子的耳墜!

這樣的秋天的雨巷是多麼的美好——從容,淡然,清新,還有著小小的喜悅……此時此景,忽然想起戴望舒筆下的《雨巷》,可惜那裏隻有黯然,隻有淒婉,隻有惆悵,隻有寂寥……包圍著一位“結著愁怨”的丁香花一般的女子;這樣的“雨巷”隻有淒美,沒有美好,那的確是一種深深的遺憾,是那年那月注定了的遺憾。

雨巷兩旁的青瓦白牆已經站在一幅水墨淋漓的畫裏了。青瓦在不知不覺中把青色暈染到白牆上了。以往單純空洞的白色滲透出淡淡的青色,似乎正在慢慢領悟人間世道的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在這場秋雨中,白牆漸漸蓄滿睿智,繼而越發成熟。

這場雨,迫不及待地撲入江湖,她終於又一次回到母親的懷抱。湖麵上氤氳的青色水霧是她們眼裏迷蒙的淚光,那是化不開的親情嗬。多少思念,多少牽掛,在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中化為無言的依偎。母親慈愛地撫摸著女兒青青的發絲,經過磨礪的女兒懂事了。秋雨輕吻著湖水日漸蒼老的麵容,說不出話來,她知道,不久以後,她將再次離開孤單的母親,繼續踏上屬於她自己的人生旅途。

隱隱地,遠方傳來斷斷續續的笛聲。那笛聲仿佛是從遠古時代飄蕩而來,緩緩的,帶著青銅的氣息,帶著青花瓷的味道。笛聲融入湖麵青青的煙雨時,忽然拋落那一低頭的溫柔,繼而婉轉出欲語還休的嬌羞……漸漸地,笛聲如行雲流水般清晰起來——哦,一葉扁舟終究盛不了盈盈的笛聲,它載著它緩緩駛來,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把它們送入這個秋雨迷蒙的湖麵,蕩漾出一曲又一曲《青色之秋》。

這場雨,邂逅了遠處的青山。青山一路走來,走過懵懂稚嫩的春天,走過年少輕狂的夏天。有一天,輕靈的秋雨來到了人間,牽起他的手,輕輕吻上他的臉……真奇怪,往日鋒芒畢露、自高自大的青山在刹那的激靈後,便安靜下來。漸漸地,他們分不出你與我,遠遠望去,雨中有山,山中有雨;漸漸地,他們融為一體,那天邊升騰起的青色的雲,青色的霧,青色的煙……是他們散發的愛情——這般溫柔、神秘、甘醇……

雨過,遠處的青山深情,含蓄,清峻,莊重。

雨過,世間的一切汙濁已被洗去,這是一個清清亮亮的世界。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將是一個大氣的青色之秋。

200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