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米蘭花開 李阿姨的幸福世界
李阿姨過世的消息是她女兒告訴我的。雖然早就清楚李阿姨得了這個病後遲早是要走的,但在得知這個噩耗的那一刻,我還是覺得很突然,很難過。
那天下午,李阿姨的女兒拿著幾本書來到圖書館,眼睛紅紅的,見到我,說:“我媽走了,今天我回來給她做頭七。順便把這幾本書還掉。”
我聽了後,不知說什麼好,眼眶一下子發熱了。這幾本書有寧波圖書館的,應該是她女兒幫她借的;還有兩本是我上回去看望她時帶過去的。我想,在她住院期間,閱讀或許能減輕她的一些病痛,或者說能讓她暫時忘卻自己的病情。
她的女兒又說話了:“不過,我媽走的時候很安詳。我真是難以理解,她最後的日子裏,眼睛看不清,意識也模糊,卻時不時地摸索著這些書。唉……”
我在心中默默地說:“李阿姨,您一路走好。天堂也有圖書館。”
最早認識李阿姨,我才十來歲。那時她剛結婚不久,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具體怎麼和她交往上的,我記不清了。記憶殘存的是,她經常帶我去新華書店看小人書。看小人書要錢的,當然,那些錢都是李阿姨掏的。我們經常在看完自己那本後,趁管理員不注意,偷偷地互換,又看了起來。記得有一次,我們看著看著竟忘了回家的時間。為此,她丈夫罵了她打了她。我家隔壁的阿婆也不住地搖頭:“一個女人家,整天往外跑,男人為這個家累死累活的,回到家連口熱飯也吃不上,不罵不打才怪呢。”
那件事以後,李阿姨很少帶我去新華書店看書了。可我記住了她常說的一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小時候的我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書裏真的有玉石和黃金嗎?懷著這份疑惑,我一見到書就翻,就找,就看,雖然一直沒能在書中找到“玉石”和“黃金”,但喜歡看書的習慣慢慢養成了,也許這比“玉石”和“黃金”更有價值。
幾年後,李阿姨搬家了,從此,我再也沒有碰到過她。直到二○○二年六月的一天,李阿姨走進柴橋圖書館。相隔二十多年,我們又重逢了。我能把這個重逢的日子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那年那月我剛剛進入柴橋圖書館工作。
後來,我得知李阿姨的丈夫多年前走了,女兒一家住在北侖城區,現在她一個人生活,自由自在,平時的愛好就是讀讀書看看報,用她的話說:“隻要捧上一本好書,我就覺得生活很幸福了。”
當年,柴橋圖書館規定每天每本書收取三角錢的借閱費。這樣的收費標準,許多讀者也知足,說你們這是為人民服務,要是靠這些錢支撐圖書館,恐怕馬上就要關門了。李阿姨每個月借書的費用大概在十幾元,不過,她借書頻率高,還書也及時,看完就來還;有的讀者,要放上一周甚至幾周時間,那一本書的借閱費用就高了;有的甚至放在家裏忘了還,到時候一結賬,好幾十元,買本新書都不用這麼多錢。
二○○六年八月,柴橋圖書館實行了圖書免費借閱,隻要讀者在規定日期內還書,每年花十元年度注冊費就可以了。李阿姨得知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做了新卡,說:“太好了,現在我可以慢慢看了,原先我每天趕似的看書,看得眼睛都痛了。可想想多看一天要三角錢,雖然錢不多,可日子長了,也會有點肉痛,嗬嗬。”
圖書館實行免費借閱後,讀者增多了,可新書的購置力度卻有限。有一回,李阿姨順口說起:“胡虹啊,你們這裏的書我差不多都看遍了。能不能買點新書啊?”
那幾年,這個問題對於我一個普通圖書管理員來說有點難度,再說文化站各項經費有限,好不容易添置了一些新書,可是從出版年月來看隻能算舊書了。新書不新,也是那幾年我們圖書館客觀存在的問題。於是,我建議李阿姨上北侖圖書館或者寧波圖書館看看,那邊藏書多。可是她說,這個太不方便了,還得另外做借閱卡,還得提著書來回跑,算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