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誌的勸說下,李若風才同意將鳳凰傭兵團的總兵力保持在十萬上限。畢竟物資補給是凱泰國提供的,該聽話還是得聽話,不然一拍兩散,誰也沒得玩。
已經有過半的爭議地區被鳳凰傭兵團攻克,隨後又落入凱泰國的手中。對於這件事,英德安國和安美卡國沒少報道抗議,可是一點作用沒有。
凱泰國不想和英德安國正麵交鋒,英德安國何嚐不是這樣認為。雙方都隻能以鳳凰傭兵團為目標,進行攻防。可不管英德安國怎麼加強武器裝備,仍然阻擋不了李若風的腳步。
五十多天後,東部爭議區已大部分落入凱泰國的掌握之中。而英德安國最常做的事就是派一幫士兵,也不帶武器,闖入爭議區執行非暴力占領。
這一招是英德安國祖傳的技藝。以前就是靠非暴力這一招建國的,現在又搬了出來。
麵對英德安這一招,凱泰國也很無奈。英德安國每次一派就是好幾百人,結成人牆,攜手向前,靠人力擠壓凱泰國士兵。若被問起幹嘛,英德安士兵則答維護邊界秩序。
這凱泰國也不好開槍,畢竟對方沒拿武器,誰先開火誰就是挑起事端。最後凱泰國也隻好無賴對流氓,同樣組織起人牆,和英德安國互杠,看誰能杠得過誰。
這麼一比,就比出了高下。英德安國雖是先發製人,但在戰術布置上缺乏主動性,在先期的確占了很大的便宜,收回幾百米的爭議區。
但在隨後的行動中,節節失利,凱泰國利用輪班製,換人不換崗,一節節的又將被英德安國占領的爭議區擠了回去。
英德安國也想像凱泰國一樣換人不換崗,可是英德安的士兵實在不給力,總是搞不好換崗製度,每次換崗時,都會給凱泰國留下擠壓的空隙。好不容易收複的爭議區就這麼得而複失了。
經過爭議區後,鳳凰傭兵團前方麵臨的是潭邦。這是一個半獨立的邦,說它半獨立,是因為譚邦的主要事務都掌握在英德安國手中。當然,譚邦的國王也有一定的自治權和軍隊控製權。但就譚邦的麵積來講,這點權力聊勝於無。
在這裏,鳳凰傭兵團肯定不能像在爭議區時橫衝直撞,無所顧忌。譚邦的部隊是不強,無法和鳳凰傭兵團對抗,但深入潭邦後,凱泰國無法再提供物資支援。要知道,整個譚邦的東西跨度有三百多公裏。
對於其它的方案李若風和王誌也商量過。譚邦南側和英德安國接壤,北側和凱泰國接壤。南側肯定沒法通行,主要還是補給的問題。北側也沒法通行,譚邦和凱泰國的邊界線上都是雪山,無法跨越的雪山。
這下大家都犯了難。
鳳凰傭兵團已經駐紮在譚邦界外十一天了,每天李若風無論到哪裏,都帶著地圖。隻要一坐下,就展開地圖研究,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越過譚邦。
在王誌的勸說下,李若風才同意將鳳凰傭兵團的總兵力保持在十萬上限。畢竟物資補給是凱泰國提供的,該聽話還是得聽話,不然一拍兩散,誰也沒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