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五十多年前在小學讀到一篇題為《紅井》的課文。文中說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小村子裏本來沒有井,後來紅軍幫他們挖了井,村人就在井邊立了一塊碑,上寫“吃水不忘挖井人”。後來我還知道,成語“飲水思源”正是這個意思。
閱曆確實有助於人的思想成熟。年幼時隻知道從字麵上去解釋句子的意思,便曾想,我們家裏喝的是貯在水缸裏的雨水,用不著“思源”。隨著年紀的增長,甘苦都嚐遍,才漸漸領悟到飲水思源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涓涓細流必有源頭活水,在我的生命曆程中,每走一步都來之不易,都離不開別人的恩賜。自己的父母、家人自不必說,這世上還有太多太多的人於我有恩。因此,我時時都應該想想我的一切是怎麼來的,要懂得“感恩知福”的道理。
有些恩刻骨銘心。比如四十多年前,我陪父親去村裏接受“批鬥”。在這人人自危的年代,多數鄉親見了我們避之猶恐不及,而兩位叔叔輩的農民卻不怕惹禍上身,居然敢留我們吃飯、休息,親切平易一如昔時。而驚弓之鳥的我們父子,離開時竟連謝謝都沒機會說。父親曾囑我記住這兩個叔叔,懵懂時,我僅記住了他們的名字,成年後,則在心裏刻下了他們的恩德,雖無以為報,卻永誌不忘。
有些恩暖人肺腑。單說幾個月前,我要為一位親屬報銷醫藥費,因為從來沒有辦過這類事,不但要反複詢問有關手續和所要材料,甚至人家告訴我了,我還不一定全聽明白,再加上年歲大了,總有點莽莽撞撞、笨頭笨腦,易招人煩躁,所以進了醫保中心大廳,心裏不免惴惴。可沒有料到的是,在辦事過程中,先後遇到一男一女兩位馬姓工作人員,都是非常耐心地接待我,真心地提醒我,讓我感覺到他們處處在為我著想,一心要讓我少跑路,又能在規定範圍內得到應有報銷,令我的心暖暖的。這樣的“恩”,似乎不必報,說聲“謝謝”也就過去了,但是,我心裏怎麼會不感激萬分?
還有一些恩潤物無聲。春天不小心受了臂傷,劇痛難忍,連夜急去醫院,醫生細心妙手,幫我解除痛苦,我既佩服又感激;炎夏酷暑,多吃了不少西瓜,大量瓜皮倒入垃圾箱,一次,偶見環衛工人從小區運走垃圾,才想到大汗淋漓的他們不聲不響地為我創造著美好環境,頓時對他們充滿敬意。試想,我能夠過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的生活,這“衣”、這“食”、這“居”,甚至聽一曲歌、讀一本書、坐一站公交車……所有這些,都滲透著多少人的血汗!從建築工人胼手胝足,到科學家潛心研究,有多少人在為我辛勤付出!春華秋實,滄海桑田,看似無聲無息,實則包含著多少無名英雄的創造與奉獻!
回想起來,刻骨銘心的恩不在少數,暖人肺腑的恩不勝枚舉,潤物無聲的恩無邊無際。記得當年看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特別喜歡聽影片中的那首插曲,並記住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這句歌詞。有一次我聽三山村的幾位老人說村裏人從番薯幹都吃不飽到餐餐能吃白米飯的變遷,就感悟到了“米飯為什麼這樣香”:噴噴香的米飯,不是僅僅拿錢就可以換來的啊,這裏麵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樣的道理,幾十年來,不知不覺間,我享著別人為我造就的莫大幸福,受到來自眾人的萬千恩情,若不能“飲水思源”,豈不枉度這一生?
“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知恩,就要報恩。可是,這浩瀚大海般的恩,是無從報起,也無法報得的啊!我能做的,隻是盡自己的力量,多為他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同時,我還想用這支小小的筆,來寫一點文字,表露我真實的心跡,抒發我誠摯的情意,以此來感恩家鄉、感恩社會。“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從小讀過的話,我一定要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