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心與海的約會 心與海的約會(1 / 2)

第三輯 心與海的約會 心與海的約會

整理書櫥時,看到了那本《心與海的約會》。那是一本蘇浙滬中學生作文選。翻看此書,我眼前又浮現出無數篇學生佳作。

二十六七年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題為《XX,我對你說》的作文。我說,題目中的“XX”,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也可以是“同學”,總之,是一個人就行。作文收上來時,卻很意外地發現有一位姓梅的同學寫了一篇《老師,我對你說》,而這個老師,指的就是我!文章大意是:你平時對學生不是不好,但是,有時批評人卻太愛用諷刺口氣,你可能自以為是幽默,而我們的自尊心卻大受傷害了……學生居然利用我布置的作文來批評我!但文章有舉例,有說理,寫得很是情真意切,我讀下去,不但沒生氣,反而深有愧意。第二天,我在課堂上當眾讀了梅同學的這篇文章,並且表示,我會努力改掉自己的毛病。

我想,梅同學這次作文比平時好得多,為什麼?一定是因為他寫的是心裏想說的話,內容實、感情真。這話憋在他心裏久了,現在有了說出來的機會,就像開了閘門的水,傾瀉而出了。後來看到不少學生的好作文,都證明了這一點:凡感情真實的,就容易寫好。比如,有一次一位“慢班”同學發表在班級黑板報上的一篇抨擊學校分快慢班做法的文章也非常精彩,因為他真心地認為自己並不比快班同學差,如此分快慢班,不服氣!可惜的是,我沒從黑板上把它抄錄下來。

20世紀90年代初,班裏的馮同學寫了一篇《金色騎士煩惱曲》的文章。她把近視眼患者的種種麻煩事,敘寫得淋漓盡致。然後她慨歎,“這戴眼鏡的苦惱,局外人可曾知曉?”她又衷心地祝願,“唯願天下眼鏡店‘門前冷落車馬稀’”。這感受,這心情,寫得實在太好了。我推薦這篇文章參加蘇浙滬三省的征文比賽,後來,文章獲獎,並被編在這本書名為《心與海的約會》的優秀作文選中。書拿來後,不但馮同學非常高興,我也一樣歡欣。

受這事啟發,此後我就經常向報刊推薦學生的好文章。1996屆賀同學的《一個姐姐的故事》寫了她媽媽關愛弟弟的不凡經曆;1999屆鄭同學的《希望》,寫了舅舅嚐試科學種地的故事;2000屆陳同學的《用創新去迎接新的曆史》,寫了對新世紀的期盼;2003屆康同學的《我常在夢中見你》寫了對祖國寶島台灣的神往;2006屆黃同學的《“麥莎”之後的感動》寫了村裏人樸實頑強的抗台救災精神;2008屆徐同學的《奶奶家的大灶》寫了故鄉的變遷……這些佳作,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它們一篇一篇地變成了鉛字,我又一篇一篇地從報刊上複印下來,貼成一式兩份的剪報本,並把這剪報本起名為《桃李》。有意思的是,有的學生還把畢業後自己寫的文章寄給我,更有學生把她的學生的作品也拿來給我。於是,我的《桃李》更芬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