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禁不住微一冷笑。不過是看中了他胸中的一點見識,能做得一個出色的爪牙罷了。一輩子做人下之臣,又難免因過去的案底受到猜忌,又有什麼趣味可言?幾個月來幫朝廷出謀劃策、打仗練兵,不過是信守約定,最終所求,難道不是為了換來今日的自由?
當初被她奪走常勝軍,萬念俱灰之際,被她在耳邊一句話挽回了希望。她說:“兵算我管你借的。什麼時候還,我說了算。倘若你想把借兵期限縮短些,那就幫我們早點把外敵打退掉。到時這些兄弟若還願跟你,我決不阻攔。”
現在呢,似乎閑雜事等告一段落了。在遙遠的北方,正如史文恭當日所透露,金主完顏晟,由於長期征戰,體漸衰弱,欲立己子為嗣,遭到諸宗室、重臣的反對。立儲之事還沒什麼眉目,眼下完顏晟已死,兀術四太子、太宗嫡長子完顏宗磐、還有阿骨打嫡長孫完顏亶“三家分金”,攻宋餘下的精兵各自互鬥,無暇他顧,至少可保南國二十年太平。
算不上很長的時間,卻也算不上短。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朝中有能人領導,就算以後邊疆再起戰火,絕不至於像以往那麼被動。
梁山好漢們各自完成江湖夙願,有的在朝為官,有的編入軍隊,有的在京開館收徒、開塾教課,有的下海經商,有的回鄉去享了清閑。京城慢慢恢複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熱鬧的人聲車聲猶在耳邊。
潘小園不給他傷春悲秋的機會,喚來角落裏的傳令兵:“大夥準備好了沒?火灶都收了?”
傳令兵也是曾聽潘夫人號令的,自然而然大聲一應,叫道:“將軍,夫人,一切就緒,要出發麼?”
史文恭也隻好跟著走出哨所外麵,眼望整齊列隊的軍兵,微微歎口氣:“娘子經營得好軍隊,我常勝軍的兄弟在大宋生根發芽的不少,哪還願意跟我漂泊江湖。”
她抿一抿嘴,藏起一個笑。常勝軍三十萬眾,抗金戰爭中死的、傷的、投降的、失蹤的,統共減員大半,還未來得及補充兵源;剩下的,在她的民族團結**之下,大多已在京城附近成家立業,甚至加入大宋“國籍”的也不少。無牽無掛、自願跟隨史文恭的,也不過三五千人,完全失卻了過去那種遮天蔽日的聲勢。
還是要裝模作樣的安慰他一句:“都是以一當十的精銳。多了你也養不起——糧草隊已讓我帶來了,記著,宋境之內,不準擄掠,否則後果自負。”
史文恭點點頭。待要牽馬,餘光一撇,小娘子一動不動立在楓葉林中,連個相送半裏的姿態都沒有。甚至,沒有一點開口挽留的意思。
但就算她開口挽留,他會留下來嗎?舉目遠望,浩浩荒野,草黃雲淡,河邊蘆葦叢中撲棱棱飛出野鴨。方才被他高抬貴手的那隻孤雁忽而加入了雁群,鳴叫著從頭頂掠過,變成一個個小黑點,消失在遠處藍天之中。
轉身長揖:“娘子保重。”
她還禮,忽然問道:“所以……決定去何處了嗎?”
史文恭笑道:“怎麼,難道娘子是打算以後去尋我不成?娘子放心,若有條件,我會來信……”
她小小嗤笑一聲:“沒別的意思。隻是告訴你,李俊大哥的船隊尚在碼頭泊著,還未拔錨起航。你若想往南海的方向去,可以找他搭個順風船。”
混江龍李俊早就厭煩了江湖黑道的日子,又不願為官,隻求快活。安頓好自己手下的水軍之後,便稟明武鬆,“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將這些年攢下的進項盡皆打造船隻,帶了若幹誌同道合的兄弟,扯起風帆,這就準備告辭中土了。
在平行原著中的結局,李俊“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他的小弟們也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個前程不可謂不誘人。
史文恭卻不為所動,笑道:“娘子是要我寄人籬下麼?”
她笑笑,“你也可以西去追趕耶律大石。常勝軍中多是契丹人,定有不少是願意追隨他的。若不然,渤海、高麗,也是常勝軍的老家之一。金國內亂,這些地方現在是三不管。還有遼東一些荒地,富饒勝過中原,說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都發芽……”
一麵說,一麵用心觀察他神色。沒見他有觸動讚同的意思。
史文恭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娘子就這麼看我不慣,定要將我越發配越遠麼?”
她這才緘口,神色嚴肅,說道:“反正當初說好的,你拿回兵牌,便不能留在宋境。可別食言。”
“這個自然。”
忽然丟下馬韁,大步走到她麵前,黑凜凜的眼眸直直地看她,唇邊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我的哨探報知,娘子今日也不過帶了十餘隨從,此時都候在關內,足見娘子對小人的信任;奈何遠途寂寞,小人若是……鬥膽請娘子相伴幾程……”
她呼吸微微一提,不由自主向後退半步。隨即想到,他若真有此心,就不會光明正大的把這企圖說出來了。可又未必,這人心思難猜,不能以常理揣度。
見他果有走近的意思,臉一沉,淡淡說道:“忘記告訴你了,答應你的糧草補給,今日我隻帶來四分之一;剩下的還在裝車上路。”
史文恭一怔,頓了好一陣子,坦然笑道:“開個玩笑而已,娘子卻多慮了。”
她不動聲色地冷笑。跟他打交道之前,哪能不做好萬全的準備。
------------------------
------------------------
登樓遠望,眼看一隊人馬走過三義廟,繞過方臘祠,消失在黃土路盡頭的塵埃裏,這才定下心,快步下樓,進關,帶來的一輛馬車還拴在樹上。幾個從人還都等在原地,坐在樹下納涼吃東西。
剛要出言招呼,發現隨從隊裏多出來一位。比周圍人高一個頭,穿一身半新不舊紅布襖,低低戴個鬥笠,十分低調地藏在其他人後頭。
小樣。她不知不覺便唇角帶笑,低頭快步走近,心中數一二三,配合著睜大眼睛,做出驚喜萬分的表情:“二哥!你怎麼來了!”
(史文恭篇完)
作者有話要說:本章出鏡:
孤雁:衙內
野鴨:kedaya
狼:m(隻能把你放到旗子上了)
麻雀:神農雲桑
`
pS:有童鞋提出想看史文恭的過去,這個已有很多衍生了,雖然水滸裏沒有,但可以參照清末民國的戲曲以及揚州評話、評書改編(如《盧俊義演義》《鐵臂金刀周侗傳》)、京劇《一箭仇》等等,對史文恭拜師時期的魂淡黑曆史多有提及,我這裏就不拾人牙慧了o(* ̄▽ ̄*)o
`
後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