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李瑋反問道:“這部戲的最終結局就是大高|潮,葉錦文在破產逼債之下走投無路,準備一死了之。而在這個時候,羅榮嘉希望他不要放棄生命。按照編劇的設定,葉錦文的複合性格在這裏就起了重大作用。葉錦文並不想死,他依然覺得自己可有東山再起,他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回到榮嘉置業,然後再度搬空榮嘉置業。
但是這樣不符合觀眾的收視期待,壞人沒有得到懲罰。同時,相同的劇情再重複一次,有意思麼?並且葉錦文同時也是想死的,一方麵是為了贖罪,表達自己對羅榮嘉的歉意,將兩人的夢想交給他去完成;另一方麵也是他內心最後的驕傲破碎之後的絕望,向來隻有他騙別人的葉錦文居然被自己的枕邊人給騙了,你讓葉錦文的性格如何接受這一切?所以,我反對更改原版劇情。葉錦文在第一部結束之後必須死!
不過為了拍攝第二部,我的建議是,你們可有在劇情的後三分之一部分引入一個新角色。葉錦文的母親不是在放棄葉錦文的撫養權之後和一個雜貨店老板結婚了麼?可以安排葉錦文在參加自己母親葬禮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於是葉錦文將自己對母親的愧疚全部轉移到自己的這個弟弟身上,不僅安排他上最好的學校,還安排他出國留學,並表示希望他來做未來葉氏置業的總裁。在葉錦文的弟弟眼中,葉錦文顯然是個大好人,再加上葉錦文善於表演,所以當葉錦文自殺後,葉錦文的弟弟在美國得知消息的時候就認定是羅榮嘉設計逼死了自己的哥哥,於是他返回國內之後就加入榮嘉地產,也開始像葉錦文那樣掏空榮嘉地產。
不過我覺得第二部的結局可有改一下,當葉錦文的弟弟知道自己哥哥臨死前的遺願之後,選擇了和羅榮嘉合作,共同實現了‘科技城’這個構思。也算是給整部《世紀之戰》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孫製片,你覺得我的方案如何?”
孫製片是南廣的老牌製片人了,雖然不是專業編劇,但是一部戲有戲沒戲他還是能分辨的。不得不說,編劇那個讓葉錦文不死的方案的確是臭到家了。《世紀之戰》的後半部分簡直就是展示葉錦文這個人有多可恨,先是將自己兄弟羅榮嘉的公司玩得破產,然後是千方百計阻止羅榮嘉翻身,再然後是將羅榮嘉的老婆騙到手,給羅榮嘉戴了綠帽子之後又甩了她……可以說,葉錦文最後如果不死的話,估計師奶們會直接將編劇更弄死。
李瑋的方案不僅完美解決了葉錦文這個大反派的問題,同時又將仇恨通過合理的方式轉嫁到了第二部。重要的是,葉錦文其實並非徹底的大反派,相反他是被逼成反派的悲劇人物,故而用第二部來稍微洗白下也算是補償這角色。盡管孫製片知道這第二部的收視率肯定高不過第一部,但是沒有什麼關係,隻要能維持在20%以上的收視率就算成功了。
想到這裏,孫製片笑著說:“這裏就多些李董的方案了。如果第二部有什麼好的演員推薦,我這裏也是可以幫忙的。”
李瑋一聽就知道這是對方投桃報李的行為,畢竟按照一般劇本的創作規則,李瑋就是《世紀之戰》第二部的主創(r),這可是一個比編劇和製片還高的身份。一般隻有那種獨立製片公司才會設置這樣的職務,而這種電視台參股的製作公司一般不安排這樣的職務或者是安排監製的這樣職位做替代。因此很顯然,太平洋這邊肯定不會讓李瑋出任這樣的職務,所以隻好從別的地方補償了。
李瑋道:“我這邊不培養男性藝人,所以這樣的‘男人戲’估計是摻和不了。如果有啥不重要的女性角色就讓我們家的偶像試試,也不耽誤您事兒。”
“那成,如果李董有人打算劇組鍛煉鍛煉,那就事先給我個電話就是了。”孫製片道。
其實除了《世紀之戰》在電視劇方麵獨領風|騷之外,《亞洲星光大道》第二季也繼續收視長虹,平均收視率在35%左右。雖然不及第一季那般逆天,但也足夠壓得其他電視公司非常難受。
李瑋作為第一季的總冠軍,自然也參與了第二季的一些宣傳活動,同時還將作為第二季全國總決選“冠軍之夜”的開場領唱嘉賓。
除了亞視的《亞洲星光大道》之外,東視的《超級偶像》也在見縫插針地爭奪收視率。雖然《超級偶像》的整體收視率不如《亞洲星光大道》,但是憑借超級偶像在娛樂節目及年輕用戶確立的收視口碑,《超級偶像》也以23%的平均收視率緊咬在《亞洲星光大道》之後。
一時間,各種歌唱選秀節目紛紛啟動,但是形式卻是換湯不換藥,結果收視情況並沒有那麼理想。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