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城(1 / 3)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設立“隨感錄”欄目。

1、雜文的盛行

短小精悍的社會文明批評。最早顯示白話文藝術特質的文體之一。“化傳統”。

2、《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論戰批判色彩濃厚的急就章。

對現實作敏銳的反應,體現“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新青年》《莽原》《語絲》(後分化出“言誌派”)

李大釗宣傳鼓動性與散文詩的藝術結合。《青春》《新紀元》

陳獨秀充滿戰鬥意氣,激烈暢達。《偶像破壞論》《反抗輿論底勇氣》

錢玄同批評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隨感錄四十四、四十五》

劉半農寓莊於諧,更有藝術性。《奉答王敬軒先生》《作揖主義》

魯迅《新青年》主將,《語絲》派壇主,散文詩鼻祖

二、周作人與“言誌派”散文

1、周作人

於抗爭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閑適、知識性的一脈。

1“美文”和“言誌”

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發個人性情的“言誌”小品文。

2閑談體

借鑒明人小品和外國隨筆,形成自然雋永、平和衝淡的風格。

《北京的茶食》《故鄉的野菜》《苦雨》《喝茶》《烏蓬船》

澀味和簡單味,選材平凡而別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態”的落寞頹廢。

3“文抄公體”30、40年代

常兼兩種文體之美,古雅遒勁。《遊山日記》《關於傅青主》《無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1俞平伯

《雜拌兒》《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朧空靈的意境,遠離現實的玄理和感傷。以舊格調自享。

2鍾敬文

《荔枝小品》平遠清雋的美學追求。

《荔枝》《茶》《黃葉小談》詠物小品。

《錢塘江的夜潮》《太湖遊記》情思清朗。

3馮文炳

專寫農村鄉鎮的寧靜生活和對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衝淡為衣,小說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後追求朦朧,陷入“廢名氣”。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會作家散文

1、冰心

“小詩”味散文,青年的共鳴和模仿。

1空靈清麗的風致

行雲流水的文字,傾訴真情的溫柔和憂愁,“愛的哲學”。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愛主題。

《山中雜記之七——說幾句愛海的孩子氣的話》山與海的對比。

2文體的自覺追求

“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練加適當“歐化”,婉轉流動。

2、朱自清

嫻熟使用白話文創作的典範。縝密婉轉中溫柔敦厚的氣質。匠氣。

《背影》《荷塘月色》《兒女》執著地表現人生。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綠》《荷塘月色》

寫景抒情。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覺,細密幽遠渾圓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