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情 味 好日往事
北侖鄉下把結婚那一天叫作“好日”。每當正月,鄉下老家附近總會有不少人結婚,既是新春,又是新婚,那是“好上加好”。
爸爸有幸被請去幫忙,分派差事照例為“托盤”。所謂托盤,就是把廚師做好的菜,用一隻木盤盛了,一道一道送到喜宴上。喜宴上賓客眾多,更有小孩穿梭玩鬧,因此要求托盤的人必須身高手長,把盤子托得高高的,以防被旁人撞到。爸爸人高馬大,托盤很能發揮他的優勢。對於幫忙人選,看來好日主人家也是斟酌再三、量材選用的。
爸爸說,現在托盤輕鬆多了,隻是單純托著盤子送送菜肴。而在過去,托盤人不僅要在酒宴時送菜,還要在酒宴前借桌子。為什麼要借桌子?這個大家都懂的,因為那時物資匱乏,沒有租器行,就算有,多數人家也租不起,辦喜事所需物件隻能七拚八湊,從東家西家臨時借用。北侖諺語有“窮好日,富做生”,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說到借桌子,爸爸搖搖頭笑了。如今回憶往事他能夠粲然一笑,而在當時,借桌子是相當煩惱的。
托盤人走到一戶人家,那家人或許正在吃飯,聽說某某家好日要用桌子,說不得,隻能委屈自己加速吃飯,咕嘟喝湯。托盤人耐心伺候那家人吃完飯,又等待他們把碗筷收拾過,揩淨桌麵,然後背走桌子。
又走到第二家,或許家人都不在,桌子上卻擺滿剩菜剩飯,也沒耐心等主人回來了,托盤人自己動手把剩飯菜端過,再借桌布一用,擦幹淨油膩膩的桌麵,把兩條桌腿扛到肩上,背了就走。
我問,桌子要借,那椅子要不要借?爸爸說,椅子也要借,托盤人借桌子,提酒人借椅子,這是老傳統。這些借來的桌椅,有的並不牢靠,因為桌椅主人了解自家桌椅的秉性,知道這把椅子不堅固,落座時能避重就輕,喝喜酒的人並不知曉桌椅的脾氣,往往喜酒喝到一半,椅子的腿折斷了,或者桌麵開裂了。
解鈴還須係鈴人,等酒宴結束,又得麻煩托盤人和提酒人充當木匠,把這些桌椅大致修補如初,才好去還給人家。
借桌椅盡管麻煩,可是不體麵的還數借“泔水桶”。辦幾十桌的喜宴泔水桶必不可少,然而當時條件所限,根本沒有那麼多塑料桶來倒泔水。怎麼辦呢?隻能麻煩打雜人去借泔水桶。
這個泔水桶的原物比較好笑,它不是別的桶,正是當時人家喂豬用的豬槽。托盤人還得伺候旁人吃完飯才把桌子背走,然而打雜人對於豬卻沒那麼好的涵養,也不管它是否在拱食,直接倒掉豬料,把豬槽洗淨,拿去好日人家派用場。豬隻能眼睜睜瞧著飯碗被搶走,無奈嗷嗷叫喚幾聲,以示抗議。至於當天它是否斷炊,卻沒人顧得上了。
對於這些往事,我聽得饒有興味。我問爸爸,那你覺得是從前的結婚好,還是現在的結婚好?我以為爸爸會說現在的好,畢竟那些往事對經曆過的人來講,頗有點沉重。不料他卻說,當然是從前的好,從前結婚,住得較遠的親戚都會提前趕來,住不下的就打地鋪,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要連吃好幾天,那才叫熱鬧,不像現在,吃一頓喜酒就算結過婚了,沒意思。
在快速消費的今天,一切都變得迅速起來,結婚也講究速戰速決。而在過去,雖然婚禮辦得拮據,可是你來我往,大家興興頭頭,讓生活變得天長地久,使人很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