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一次空前大傳播 一 、“悲喜交集之夜”(1 / 2)

《紅樓夢》的一次空前大傳播 一 、“悲喜交集之夜”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原被打入冷宮的越劇彩色藝術片《紅樓夢》在全國各地上映了!

在寧波放映的第一天晚上,我有幸買到了一張票。是在甬江邊一家工廠的大禮堂裏看的。散場之後,走在大街上,隻見四麵八方到處都是人流,有的是看完影片的,有的是正去影片放映場的。人們熱烈地議論著影片,有的還在學唱《寶玉哭靈》:“林妹妹呀,我來遲了……”有些老年人還沒有從寶黛的悲劇中回過神來,不停地念叨著:“罪過,罪過!”顯然,人們都在享受、品味這場藝術佳宴。

有人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這是一個“悲喜交集之夜”。

喜的是:這部越劇影片第一次讓《紅樓夢》這部文學名著傳播到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來了,使這部經典巨著得到了一次空前的大普及。據報道,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放映這部影片,而且各地各放映處都是“24小時跑片”,夜以繼日地放映,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藝術欣賞渴求。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時的盛況。它讓人人都能看懂《紅樓夢》,在整個觀賞過程中,人們都深深沉浸在藝術審美的境界中;看完影片之後,人們在熱烈的議論中各抒己見,充分表達各自的審美感受。

悲的是: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悲劇,深深地感動了人們,尤其是《寶玉哭靈》那場戲,人們無不被賈寶玉那撕心裂肺的哭聲所震撼。看到賈寶玉奔出來大哭道:“林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人們無不鼻酸;當寶玉長歌當哭,連呼出17 個“妹妹”時,人們的眼淚奪眶而出了,有些上了年紀的觀眾已經悲情難抑,哭出聲來。悲劇的震撼心靈的藝術力量顯現出來了。這一悲劇震撼力還將持續很久很久,直到20世紀80年代觀賞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時,人們還在回顧當年觀賞這部越劇影片的情景。

但是,不同的看法也是有的。主要來自紅學界。

1983年暑假,我去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紅樓夢》講習班。紅樓夢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大學吳組緗教授在講課時就曾提及越劇《紅樓夢》,他說:那不能叫《紅樓夢》;叫什麼都可以,但是不能叫《紅樓夢》!

學員都是來自全國各高校的,自然是認同他的觀點的。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講,《紅樓夢》絕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紅樓夢》的思想內容絕不僅是寶黛愛情悲劇所能涵蓋得了的。賈寶玉最終“撒手懸崖”,並不僅僅是因為失去了林黛玉、遭遇了婚戀上的痛楚;整個家族的由衰而敗,“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眼看著險象環生、玉殞香消、樹倒猢猻散,賈寶玉徹底絕望了,深切地感悟到:“是時候了!”“我自己也知道該走了!”“走了,走了!不用胡鬧了,完了事了!”於是“嘻天哈地”,“遂從此出門走了”,“打出樊籠第一關”。最後是賈政“隻見白茫茫一片曠野”{1},這正是《紅樓夢曲?收尾》“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所創造的意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