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袁紹在名望上是遠勝韓馥的,冀州之人也都對袁紹服氣,大家心向他,可袁紹畢竟隻是個郡守,手中的力量不夠。
但幸好韓馥不是啥高段位的對手,在荀諶等謀士的幫助下,袁紹最後成功弄死了韓馥自己當老大了,他得到了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冀州。
冀州麵積廣大且十分富庶,可以說占據冀州便有了虎視天下的資格。
在袁紹獨立之後,憑借著他的個人魅力和袁氏的聲望,便有大量的人才前來投奔他,袁紹雖然說起來是新占領了冀州,但實際上卻可以說是很快站穩了腳跟,並且開始發展強大起來。
袁術當然是不服氣的,他向來自認是袁家嫡子,袁紹不過婢女所出,與他根本不能比,憑什麼這時候袁紹想要往他腦袋上爬?憑什麼大家一說起袁氏四世三公名門之後,想要去投奔的時候,全朝著袁紹那邊跑?
袁術不服氣了,他當然是要爭的。
袁紹或許在不少事情上讓曹操眉頭直跳,但他聰明起來的時候也是真的挺有手段的,他早就料到袁術必然不會安分,於是便在袁術根基未穩之時先一步支持其他人占據豫州。
此時揚州荊州都有自己的主人,並且站穩了腳跟,袁術當然無法與之爭奪,於是他隻能盯上豫州,袁紹就幹脆讓別人占據豫州來徹底斷了袁術的後路。
一旦失去豫州,袁術連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又怎麼跟袁紹比呢?
兩相差距,要不了多久,袁術就可以徹底退出競爭者的行列了。
但袁術也不是白給的,這時候他又想起孫堅來了。
孫堅之前弄死了荊州一個刺史一個太守,新任的荊州牧劉表肯定看他不順眼,即便劉表能當上荊州牧還得多虧孫堅弄死了他的前任,但說到底,孫堅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他是惹怒了荊州官場的大部分人的,這時候劉表為了自己的內部穩定,也需要對付孫堅,以顯示他是一個正確的,有能力的領導。
孫堅無法回到荊州,便隻能繼續依附袁術,袁術便幹脆以孫堅為將,去跟人幹架。
不是別人,正是袁紹派來和他爭奪豫州的人。
袁術這時候壓根不想談什麼名正言順,朝廷都隻剩最後一口氣了,誰還在乎什麼名正言順啊,大家都是想當什麼官,就給朝廷上個表文,之後壓根不需要董卓的回複,反正這就算上任了。
所以袁術也不管那麼多,豫州隻要打下來了就是他的。
孫堅倒是真的很靠譜,在這種最緊要的關頭,他真的幫袁術打贏了這一場,於是袁術占據了豫州。
這時候的袁紹一方麵想要對付袁術,一方麵又想要弄死孫堅,但他畢竟在冀州,冀州和豫州隔著老遠呢,袁紹也沒法過來打。
再說了,隻要袁紹不幹出啥天大的蠢事來,袁紹打誰都不能打他呀。
怎麼說都是一家兄弟,他們要是先打起來了,就得讓全天下的人看袁家的笑話了。
所以袁紹想了個辦法,他聯合了荊州的劉表來對付袁術。
而劉表原本就要對付孫堅,這時候能夠得到袁紹的幫助自然是最好了,兩家一拍即合結盟成功。
於是孫堅就開始轉頭打荊州去了。
之後不用細說,反正孫堅是被劉表的部將黃祖弄死了。
曹旭聽到這事的時候還為孫堅感到可惜:“他也是個難得的英雄人物呢。”
這話倒是真的,董卓一戰,孫堅是真正的英雄,其他人與他相比,總是黯然失色,就算是曹旭本人也是一樣的。
孫堅死了,此時的孫策不過十七歲,這還是虛歲,他還承接不了孫堅的擔子和孫堅留下的勢力,最後這一切都被袁術收編,孫策則帶著父親的屍身以及一家老小返回江東老家。
他是孫堅長子,此時自然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當然,他也得為父親守孝。
曹旭對曹操感慨了這件事情,並且表示孫策雖然少年英雄,可到底還小啊。
曹操想著也是這樣,更何況他本人是很敬佩孫堅的,便派人去江東吊唁慰問。
雖然孫策如果真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曹操這遠水也不能及時救火,可到底態度是很明確的。
紀衡也是心中為孫堅可惜,可這事倒是讓他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來了。
諸葛亮一家的孝期該結束了吧?
諸葛珪是中平五年病逝的,如今已經是初平二年了,考慮到孝期實際上並不是完整的三年,諸葛亮一家的孝期應該已經結束了有幾個月了。
於是紀衡也就對曹操提了這事,當然,他的說法肯定不是啥我想要諸葛亮,主公你快去養成這種話。
他說的是:“既然出了孝期也該考慮點其他事情了,生活來源和依靠總得要有。”
之前諸葛玄帶著他們一家既是隱居也是守孝,因此不用擔心什麼,可既然出了孝期,長子諸葛瑾總得繼續上學啊,且他今年算起來也有十八歲,該考慮人生大事了,諸葛家之前的各種社交也要繼續了。
雖然諸葛家也是有點底子的,但諸葛珪一生清廉,還真不好說留了很多東西。
再說了,一家人總得有個依靠在這亂世之中才算安穩。
紀衡便說:“如今他們一家全靠諸葛玄照顧,諸葛玄自從辭了在荊州的事情之後就一直隱居,這時候主公倒是可以請他來青州,再者,諸葛珪如何我們也都是知道的,諸葛玄總不會差了,再加上他能夠為了兄長辭官,並且照顧兄長的遺孀幼子,可見此人也是厚道忠良之人,主公盡可以用之。”
曹操也想起當初濟南和泰山合作愉快全靠了諸葛珪操勞,這時候諸葛珪已死,若能照顧一下他的家眷也是不錯的,於是便也同意了這事,又派人去邀請諸葛玄來青州。
做完了這事紀衡算是狠狠地鬆了口氣。
該做的他做了,成不成靠天意吧。
而且紀衡接下來也確實有其他事情要操心。
是噠,他真的要轉職去做大發明家啦!
……其實也不算轉職,隻不過有個道理古今通用嘛,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這時候雖然年代早一點,但這一點是同樣的。
紀衡知道自己在戰場給曹旭幫不上什麼忙,他天生不是練武的那塊料,說兵法謀略,糊弄一下沒讀過書的還行,真的與三國時期這些大大們比起來,就是個送菜的。
在這方麵他真的沒什麼能夠幫得上曹旭的。
所以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線,努力發展青州,隻要青州更加強大,曹旭自然也就更安全,不是麼?
而說到發展,想要更好的發展就不能離開科技。
這年頭沒啥機械化的事兒,但改良一種農具,修起一條水渠,都是能夠讓一地富庶起來的。
先進的種植生產技術在這個農業為本的時代簡直堪比後世核武器的價值了。
另一方麵,則是武器的發展。
這年頭已經有了火藥,但火藥卻還沒有應用於軍事,當然,這跟這年代的火藥殺傷力有限也是有關係。
紀衡不懂這個,但他知道,大規模殺傷力的火藥研製不了,其他東西還是可以搞一搞的嘛。
甚至這還包括了武器的鑄造技術,從這一點你可可以延伸到采礦技術和金屬的提煉等等。
總之,可以做的事情可多著呢。
戰場上紀衡幫不了忙,他就一定要在其他地方給曹旭提供最好的幫助。
於是曹操尋訪賢才,紀衡就尋訪工匠。
他跟麋家的關係不錯,托關係到糜竺那裏,糜竺想到紀衡這些年在青州推行了不少對商人有利的政策,對他也十分感激,隻是請他幫忙尋訪各地有名的匠人而已,麋家產業遍天下,各處都有商隊,打聽一下消息簡直小事一樁,自然是十分熱情的答應下來,他甚至把麋家自己養著的工匠選了一些給紀衡送去。
隻是讓紀衡覺得可惜的是,糜竺最後到底還是沒能來青州,徐州牧換了陶謙之後,陶謙對麋家也是大力拉攏,甚至給出了徐州別駕從事這樣的官職邀請糜竺,於是糜竺也就在徐州幹活兒了。
紀衡不由得覺得可惜,但好在還算有機會吧?
他想著到底現在糜家和青州的關係也還是很不錯的,到時候不一定就便宜了劉備啊。
至於說徐州和青州什麼的,曹嵩都已經在青州住著了,這次陶謙不害死曹操的父親,兩家應該也沒那麼容易成生死之敵吧?
然而現實說,紀衡太天真了。
袁術在豫州站穩腳跟之後,心中對袁紹也是惱恨,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出了擴張自己的力量,自然就是報複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