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製度與模式具有一些突出特點,這些特點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在具體措施上,抓住了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的平衡點;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製度化、組織化與體係化;在思想認識上,對理科人才與理科人才教育有著較為獨特而深刻的認識。

(一) 抓住了理科資優生培養核心矛盾的對立統一的平衡點,做到兩方麵有機結合

任何教學過程,不管是資質一般學生的培養還是資優生的培養,都必須從教育方、被教育方以及課程與教學等三個角度入手,同時提高質量才能完成培養任務。其中,被教育方的積極主動學習與教育方有效提高被教育方的積極主動性是成功培養的核心。而被教育方、教育方以及課程與教學等都是不同側麵的矛盾統一體,有效培養必須能夠很好地處理好這些矛盾中的對立統一,準確抓住其中的平衡點。

1 從被教育方的審視

從被教育方的角度來看,日本的高中理科資優生教育較好地處理了普通學生的理科教育與資優生的理科教育,理科教育的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兩種不同的教育形式、校內活動與校外活動兩種不同的學習活動之間的對立統一。

對所有學生進行理科教育是現代國家的科學技術教育政策的根本,也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基礎。照顧到所有學生的理科教育就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因而,注重普通學生的理科教育一般就無法顧及理科資優生的特殊學習需要。然而,理科資優生教育是培養高級水準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所必需的,沒有理科資優生的教育,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工作就缺少了核心和牽引力量。日本的基本措施是兩者均不偏廢,他們采取超級理科高中的形式解決了這個基本問題。並且,在超級理科高中中又選拔出了核心超級理科高中,作為理科資優生培養的重要基地。另外,注重大眾普及理科教育其實也利於理科資優生的湧現。這是因為,人才的成長與成熟時期與過程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可能知道一個超級科技人才什麼時候會出現和成熟。所以一定要把大眾普及教育與重點培養結合起來,讓所有有可能成才的學生最後都具備了成為人才的物質條件。

對於高中理科資優生的成長與發展來說,僅有的課內理科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一個理科資優生雲集的高中班級,不同理科資優生的成熟階段以及對學習理科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這也就要求高中理科資優生的有效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然而,因材施教形式卻是現代學校教育製度下的班級教育所無法提供的教育形式。於是日本就采取了強化理科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教育形式去彌補這一缺陷。同時還有未來科學家理科知識講座以及理科夏令營等校外理科活動形式。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校內與校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是日本理科資優生培養的突出特點。

2 從教育方的審視

從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教育方來看,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具有把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重點教師與一般教師、長期教師與臨時教師有機結合的突出特點。

高中理科資優生的教育必須依靠一些重點高中,這是日本建立超級理科高中製度的初衷。然而,在理科資優生的培養中,僅僅有重點高中是完全不夠的,所以日本不把理科超級高中固定化,而是采取項目申請的方式。這樣,所有的高中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有可能成為理科超級高中。通過超級理科高中這一形式,帶動了大批高中的理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也可以培養更多的理科人才。

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理科資優生培養的師資的數量與質量所決定的。理科資優生的因材施教形式需要大批高質量的理科指導教師。日本通過理科重點師資培訓基地,培養了一大批理科方麵的重點師資,然後通過這些培訓基地與重點教師去帶動很多的理科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較好地把重點師資與一般師資的培養與使用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日本也充分發掘各個方麵的理科人才,為高中提供一些臨時的理科指導老師,極大地滿足了理科資優生培養對高質量師資的大規模需要。

3 從課程與教學方麵的審視

在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培養模式中,課程與教學方麵的改革力度最大。在課程與教學改革中,較好地注意到了以教材為核心的整體課程改革,以學科教學指導方法為核心的教學改革,以創造能力為核心的能力培養目標改革。重點與全體的兼顧是日本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突出特色。

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培養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理科課程再造工程,需要對理科課程的很多

方麵進行改革,其中,教材的改革是核心。如果平均用力於課程的諸多方麵課程改革就會失去重點,另一方麵,如果僅僅局限於教材改革就會限製課程改革的整體效果的發揮。日本在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課程改革過程中充分照顧了教材核心與整體課程之間的平衡,較好地發揮了課程改革的綜合功效。

學科教學指導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中心。在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模式的改革中,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各個高中最為關注的重中之重。但是在重點關注學科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上,其他各方麵的教學改革,如教學形式的改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教學改革中的重點與全體兼顧也使教學改革更具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