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如夢初醒(1 / 2)

貞觀十七年,治書侍禦史唐臨彈劾封德彝生前陰持兩端之事,唐太宗命大臣討論。民部尚書唐儉道:“封倫生前深受恩寵,而罪過暴露於死後,所任的官職不能全部褫奪,請收回封贈、更改諡號,以為懲戒。”唐太宗遂剝奪封德彝的司空之職,削除所封食邑,改諡號為繆。

這是《舊唐書》之中對封德彝的一段記載,當初王曦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曾經有些疑惑,侍禦史唐臨彈劾,莒國公唐儉再補一刀,導致封德彝身敗名裂的兩個人都姓唐,真的是巧合嗎?

直到王曦在百騎司的卷宗裏找到楊廣起居注的一段記載,當時任黃門侍郎唐跤因不肯接受虞世基的收買,被虞世基的馬仔封德彝在楊廣麵前大獻讒言,楊廣以藐視皇威為罪名將唐跤下獄,封德彝又買通獄吏對其百般羞辱,最終冤死獄中。

而唐跤,出自京兆唐氏,唐臨的直係叔父。莒國公唐儉雖然不是出自京兆唐家,但是並州唐氏與京兆唐氏的淵源千絲萬縷,如此看來,事情就簡單了。

要扳倒一位開國公,以王曦的敏感身份勢必會掀起天大的猜忌與波瀾,隻是曆史上主導此事的唐臨如今隻是萬泉縣丞,還未做到治書侍禦史的位置,而要等到十七年後再解決此事顯然又是不現實的,無奈之下,王曦隻好先去拜訪莒國公唐儉。

唐儉嚴格來說也是一位武德老臣,但與長孫順德等人不同,唐儉是出了名的硬骨頭,武德二年隨永安王李孝基征討劉武周,兵敗被擒,唐儉不但臨危不亂,且利用獨孤懷恩謀反之事助李世民大破劉武周,還朝後任禮部尚書、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郎,封為莒國公。仍舊擔任遂州都督,食綿州實封六百戶。

因此唐儉乃是武德、貞觀兩朝勳貴中為數不多的同時被李淵與李世民兩位君王視為心腹的重臣。

如此位高權重之臣,王曦的心裏其實沒有多少底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唐儉對王曦十分的推崇,兩人從先秦的縱橫學派到漢末興衰一直聊到日落十分,王曦才不得不意猶未盡的道明來意。

唐儉沉默了良久才揪著胡須眼神精爍的道:“封德彝此人首鼠兩端,若能揭開其真實麵目,還朝堂一個郎朗乾坤,老夫自然當仁不讓,隻是如今的起居令乃是顏思魯,太上皇的起居注也在顏家手裏,顏家是出了名的硬骨頭,即便是陛下想要一窺起居注都不可得,小友若能解決此事,老夫便敢將封德彝身敗名裂!”

王曦默然,唐儉的理由很充分,玄武門之前,封德彝在李淵麵前支持李建成之事也隻有李淵的起居注裏會有記載,沒有起居注,就沒有扳倒封德彝的證據,曆史上唐臨也是後來做到治書侍禦史時才從顏家手裏看到了起居注,顏家……王曦不知道自己的運氣是不是會一直這樣好……

送走王曦,唐儉立時便換下了笑眯眯的樣子,一名老仆走進,疑惑的問道:“這白鹿候自來長安便風波不斷,出了名的不好相與,阿郎今日怎與他交談到這般時候。”

唐儉輕哼一聲:“驅虎吞狼,縱橫捭闔,老夫對春秋的縱橫學說神往已久,今日與鬼穀高徒一番相晤,果然受益匪淺。聽說邢國公的公子房遺愛與這白鹿候打殘了封德彝的兒子,封德彝禦前哭殿,陛下不得已將房遺愛下獄,這王曦此舉看來也是為了救房遺愛,隻是出手就要扳倒一位曆經三朝的開國公,端的是好大的手筆啊!”

老仆若有所思:“陛下早有驅逐封德彝之意,隻是礙於他乃是武德老臣,又久駐中樞,不好無罪輕動,加上唐家之事,王曦此舉正與阿郎不謀而合,阿郎為何還要他去取起居注?您明知道顏家這種史官門庭,曆來將這東西看的比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