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驟然被害和王翦的迅速攻城,這都讓原本應當提早做準備的燕國慢了一步
。
燕王焦急不已,卻什麼辦法都想不到,心裏有些後悔先前那麼早把張唐等人送回了秦國,不然這時候說不定還可以利用他們回轉一二。
他倚重的臣子們也想不到什麼辦法,若是楚國和三晉還在,尚可組成合縱,但如今秦國已經沒了能威脅到他的存在。
於是就有一些人甚至覺得向秦國俯首稱臣是個好辦法。
要說燕王沒有動搖,那是不可能的,隻是現在尚未到那種危機的時候,他有些不情願。
秦國和趙國的戰爭損耗的人力物力遠比滅楚的時候多,所以秦國必然要修生養息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與秦國有仇的燕丹自然是竭力反對,燕王幹脆就順著他的意見,交給他處理了。
燕丹便與自己的太傅鞠武商討。
鞫武也是一時無措的人之一,他希望燕齊能和聯合起來抗秦,但他也清楚這希望渺茫。
沒有中原的幾大國家,就算燕國聯合的北邊的東胡匈奴,以及東邊的箕氏侯國乃至辰國這類微不足道的小國,也難以動搖秦國。
鞫武深覺自己的無能,他長歎一聲,問起燕丹關於桓齮的事情。
桓齮其實並不是直接逃入燕國的,他先去的是更近也更加強盛安穩一些的齊國。
然而嬴政以千金買他的命,恨他這個逃將,齊國自然不敢得罪秦國,以至於桓齮在齊國輾轉許久都沒有個安穩的落腳處。
為了躲避秦國的抓捕和懸賞,他這才逃入了燕國。又因他知道燕丹與嬴政和秦國都有仇,定不會像齊國那樣懼怕秦國,所以他投奔了燕丹。
果然不出他所料,燕丹完全不介意他被秦國通緝的身份,還以上等的規格招待了他。
鞫武勸說燕丹不要收留桓齮,以免惡化與秦國之間的關係。
隻是燕丹哪裏會做這種自打臉麵的事?他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但他覺得秦國的狼子野心根本不缺這麼一個借口,再說了,他若是真將桓齮逐走,豈不等於是像秦國認輸了嗎?
燕丹並非是出於善心慈悲才收留桓齮的,他一方麵是為了氣嬴政,另一方麵是真的看中了桓齮的才能。
桓齮的確是兵敗逃亡不假,可將他擊敗的人是李牧啊!
李牧被冠以武安君的稱號,而他也的確適合這個稱號,這是全天下都認同的事情。
桓齮在敗給李牧之前,他的功績還算是較為出色了,在將才頻出的秦國或許算不了什麼,但是在人才貧瘠的燕國那就是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子。
燕國若是和秦國開戰,隻有現在那些不成氣候的將領是沒用的,桓齮的到來就恰好填上了這個缺。
見燕丹不願放棄桓齮,鞫武隻好向他推薦了田光。
燕丹缺人缺得不得了,一聽有賢人,立刻就請來。
田光這時候也是老了,出不了主意,便向燕丹引薦了荊軻
。荊軻的名聲燕丹是聽過的,想到又能得以勇士,他自然欣喜,連忙讓田光去做這件事。
為了向太子引薦,田光去見了荊軻,希望荊軻能為燕丹效力。
“這……”一向義膽雲天,並且同樣仇視秦國的荊軻卻罕見地猶豫了。
在葉煜聲名鵲起的時候,荊軻就知道當日在那衛國小酒館中不願與真麵目示人的少年就是秦將葉煜。
荊軻周遊列國,見過不少奇人異事,不過因為葉煜後來的成就,就算已經過了十五年,當日那一番青澀的對言還是被他牢牢記在腦海中。
然而荊軻做夢也想不到,當日葉煜那番叫他好笑的言論,如今竟然成了真,秦國真的定下天下大勢了。
他當初答應過葉煜,若是如此情形,他必放下手中刀劍,不去阻攔秦國,可是眼前摯友所托,他又如何推辭?
田光也想不到葉煜早早的在其中插了一手,他隻當是荊軻猶豫了,畢竟這涉及了燕國的興亡,的確不是一件小事。
為此,他再加一把火,他對荊軻說他答應了太子不外傳此國家大事,但他如今卻說與了荊軻聽,所以為了成全他氣節,他要自殺。
昔子路為正冠而死,今田光為氣節而死,這在如今其實是一件非常值得尊重的事情。
荊軻知道自己無法阻攔田光的行為,又因為敬重田光的所作所為,他終是應下了去見燕丹商討秦燕之事。
見燕丹了,燕丹在為田光哀痛過後就趁勢向他提出了刺秦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