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和你說話。”陳先是笑眯眯的,不過隨後就變了張臉,笑容完全被寒意所取代,“可是有一點我不明白,為什麼許杏兒要你催眠她,你卻拒絕了?這不明明就是你最想要的機會嗎?還是說,你開始不在乎女兒的死活了?”
在文彥博的衣服上,留有一枚小小的竊聽器,這是陳的底線。他可以允許文彥博隨意行動,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在他的監視之下。
文彥博沒有表情,隻是直勾勾地盯著車窗外,似乎在數著自己經過了多少盞路燈。他的回答平靜而且有力:“我雖然是她的心理顧問,但她其實一直都不信任我。所以在這段時間裏,我一直沒能根治她失眠的毛病。”
“但這一次她主動向你提出了催眠。”
“這不意味著她信任我了,相反,她是在試探我。”
陳:“什麼意思?”
“她已經開始懷疑那起事故和我有關了,隻是還不能確定答案。或許在你看來,剛才我和許杏兒的那場談話中一直是我占據著主動。”
“難道不是嗎?你先是把她從噩夢般的事發現場拯救出來,然後又打起了感情牌。”
“可是她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陳:“我忽然又不太喜歡和你說話了。”
文彥博繼續說道:“你隻需要明白一點,在我努力勾起回憶、大打感情牌的時候,她早就看穿了我的意圖,並且跟著我的意思繼續對話。”
“你這麼做是為了讓她愛上你、信任你,可是她又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她也想讓你愛上她?”
“不,她隻是想確定我的態度。如果我接受她的親近,並且毫不猶豫地同意催眠她,那就說明我是反常的,我將會從此失去她的全部信任。”
“這麼說來,你拒絕催眠她反而是為了催眠她。”
文彥博聞言轉過頭看向陳的側臉,感慨道:“這句話就說得很有技術含量。”
【3】
與此同時,許杏兒坐在沙發上,她解開了發帶,讓整個人的狀態更加放鬆,更加舒適。
在文彥博離開許宅五分鍾後,譚姨走進書房,關掉了放在角落的攝像機。這算是許家的規矩,每一次和心理顧問的谘詢都需要進行錄像,並且保存。
腦海中忽然浮現出昨晚收到的神秘視頻,那串沒有破譯的“23252”……還有今天和文彥博聊起的過去,十年前的往事,讓許杏兒忽然有些思念父親。
於是她輕聲問道:“父親的錄像都存著嗎?”
譚姨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想看。”
“先生和蔣老師的谘詢記錄將近二十年,平均一年谘詢五十次,每次兩個小時。你想從哪裏看起?”
許杏兒心算了一下,差不多有兩千個小時,換算成天數的話……是整整八十三天。
似乎父親和自己都沒有說過這麼長時間的話。
譚姨補充說:“早些時候用的是錄像帶,後來可以用光盤或是其他更方便的方式了,不過先生還是堅持繼續用錄像帶,蔣老師也勸不動他。所以最後就存了好幾箱子。”
“嗬嗬,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和你說話。”陳先是笑眯眯的,不過隨後就變了張臉,笑容完全被寒意所取代,“可是有一點我不明白,為什麼許杏兒要你催眠她,你卻拒絕了?這不明明就是你最想要的機會嗎?還是說,你開始不在乎女兒的死活了?”
在文彥博的衣服上,留有一枚小小的竊聽器,這是陳的底線。他可以允許文彥博隨意行動,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在他的監視之下。
文彥博沒有表情,隻是直勾勾地盯著車窗外,似乎在數著自己經過了多少盞路燈。他的回答平靜而且有力:“我雖然是她的心理顧問,但她其實一直都不信任我。所以在這段時間裏,我一直沒能根治她失眠的毛病。”
“但這一次她主動向你提出了催眠。”
“這不意味著她信任我了,相反,她是在試探我。”
陳:“什麼意思?”
“她已經開始懷疑那起事故和我有關了,隻是還不能確定答案。或許在你看來,剛才我和許杏兒的那場談話中一直是我占據著主動。”
“難道不是嗎?你先是把她從噩夢般的事發現場拯救出來,然後又打起了感情牌。”
“可是她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陳:“我忽然又不太喜歡和你說話了。”
文彥博繼續說道:“你隻需要明白一點,在我努力勾起回憶、大打感情牌的時候,她早就看穿了我的意圖,並且跟著我的意思繼續對話。”
“你這麼做是為了讓她愛上你、信任你,可是她又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她也想讓你愛上她?”
“不,她隻是想確定我的態度。如果我接受她的親近,並且毫不猶豫地同意催眠她,那就說明我是反常的,我將會從此失去她的全部信任。”
“這麼說來,你拒絕催眠她反而是為了催眠她。”
文彥博聞言轉過頭看向陳的側臉,感慨道:“這句話就說得很有技術含量。”
【3】
與此同時,許杏兒坐在沙發上,她解開了發帶,讓整個人的狀態更加放鬆,更加舒適。
在文彥博離開許宅五分鍾後,譚姨走進書房,關掉了放在角落的攝像機。這算是許家的規矩,每一次和心理顧問的谘詢都需要進行錄像,並且保存。
腦海中忽然浮現出昨晚收到的神秘視頻,那串沒有破譯的“23252”……還有今天和文彥博聊起的過去,十年前的往事,讓許杏兒忽然有些思念父親。
於是她輕聲問道:“父親的錄像都存著嗎?”
譚姨微笑著點了點頭。
“我想看。”
“先生和蔣老師的谘詢記錄將近二十年,平均一年谘詢五十次,每次兩個小時。你想從哪裏看起?”
許杏兒心算了一下,差不多有兩千個小時,換算成天數的話……是整整八十三天。
似乎父親和自己都沒有說過這麼長時間的話。
譚姨補充說:“早些時候用的是錄像帶,後來可以用光盤或是其他更方便的方式了,不過先生還是堅持繼續用錄像帶,蔣老師也勸不動他。所以最後就存了好幾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