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小檔案
海拔:1474米
所屬山脈:廬山
所在國家:中國江西省九江市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地理概貌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長約25公裏,寬約10公裏,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幹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曆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廬山,是中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裏長江,山清水秀景色十分宜人。也隻有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雲:“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美景,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係。它經過漫長複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麵受到銼磨,後下沉淹沒於汪洋海水,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麵,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的地理特征。
自然生物資源豐富
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係列殊榮: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穀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穀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裏長城”。
氣候特征
廬山雖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但山高穀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1.9c。江湖水氣鬱結,雲海彌漫,年平均霧日191天,有“不識廬山真麵目”之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c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c。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壯麗景觀
廬山上的霧氣,讓廬山擁有了靈氣、仙氣。在山上,可能前一分鍾還藍天白雲,可這一分鍾霧氣已經迷糊了你的視線。冷不防,山腰飄起一陣陣霧氣,如同萬千伏兵突然殺出,滿山塵霧漫卷,頓時,樹、竹、花、草盡披薄紗,懸崖削穀,都被飛絮填滿。方圓數百裏的廬山,此刻便都活了起來,靈秀飄逸,恍如動畫。遠處的山峰,一座座浮懸於天際。你站在原地轉上一圈,周遭的畫麵便已與前大不相同,橫的嶺、側的峰都在不停地幻化換位,果然讓人“不識廬山真麵目”了。
霧氣一上來,山巒就像一卷潑墨山水畫,而靈動的霧氣仿佛帶活了畫中的美景。距離產生美、朦朧加深美,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吧!大自然總是很懂得安排的,在這樣的緯度、這樣的高度送給了我們一座廬山,並且是獨一無二的,我想沒有哪一座山擁有如此的朦朧美。
擴展閱讀
郭沫若於1965年7月來到廬山,住進著名的“美廬別墅”。8日清晨,郭老登上含鄱嶺,一來想看日出,二來想俯瞰浩渺鄱陽湖和揚子江,然而遇到彌天大霧,隻有望霧興歎。然而他畢竟是詩人,不能沒有詩留於匡廬,就提筆寫了《霧中遊含鄱口偶感》:“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湖山雲裏鎖,天籟霧中鳴。無中實有有,有有卻還無。東風吹萬裏,空山出畫圖。”他以詩人的敏銳聞到了霧中輕鳴的天籟之聲,憑想象他給空山(霧中之山)畫出了一幅美的圖畫來,也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