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馬特洪峰——遙不可及的美景(1 / 1)

山峰小檔案

海拔:4478米

所屬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所在國家:瑞士

每當朝暉夕映,常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攝人心魄。北壁垂直高度為1100米,中間夾雜冰雪坡,由於地勢極為陡峭險峻,許多登山家視馬特洪峰為高難度挑戰。馬特洪峰北坡山坳中的小山村策爾馬特也因馬特洪峰而成為瑞士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不論春夏秋冬這裏的遊人總是熙熙攘攘。

遙不可及的美景

馬特洪峰位於瑞士瓦萊州小鎮采爾馬特,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傲的象征,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更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每當朝暉夕映,常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攝人心魄。對觀光客而言,馬特洪峰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景,然而對登山家而言,馬特洪峰卻是一處向自己極限挑戰的登山處,由於地勢極為陡峭險峻,許多登山家就視馬特洪峰為高難度挑戰。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隻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馬特洪峰山腳下的采爾馬特是觀賞馬特洪峰的最佳地點,而離大大小小的旅館都不遠的位於小鎮中心的馬特菲斯河邊更是觀賞馬特洪晨曦的不二之選。從這裏順著空曠的河道望過去,沒有了屋頂和樹枝遮擋的群山之王愈加雄偉壯觀。

她有著簡潔的外形和閃亮的冰雪,她就是美的代名詞,神聖不可侵犯。在歐洲人的集體記憶中,馬特洪峰就是阿爾卑斯的象征。裏布法特曾如此形容潛藏在人們心底的那個關於馬特洪的夢想:“我從沒走出過家鄉普羅旺斯,但我知道馬特洪峰。讀書時,校長有次對我們說,‘現在,畫出一座山。’所有學生,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統統都畫了馬特洪峰。”她也因此吸引了數不清的攀登者,他們嚐試的過程,其中的失敗與成功足以累積成一本關於攀登的曆史、文化情節、高山夢想的厚重的羊皮書。

地理特征

馬特洪峰在法語和意大利語中又被稱為切爾維諾峰,它的來由則有各不相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可追溯到法國文藝複興時期著名作家拉伯雷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切爾維諾,他陪同巨人王穿越瑞士,傳說中,巨人王途經之處,都會被踏為平川。由此便可以想象這座以前高大無比的冰山為什麼如今隻剩下了一座山尖。

馬特洪峰位於平原之上,附近沒有其他高山爭鋒。馬特洪峰是一個有四個麵的錐體,分別麵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麵都非常陡峭,因此隻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麵,其間發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裏。策馬特以馬特洪峰而聲名大噪,從策馬特市區便能望見雄偉的馬特洪峰。海拔4478米的馬特洪峰,原意為“平緩的草原”,雖然馬特洪峰外形突出、山勢雄偉,但事實上以山峰突出高度計算,卻在阿爾卑斯山群峰中100名不入。原因是附近山峰的海拔高度比馬特洪峰高。

滑雪者的最愛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驕傲的象征。它頻頻出現在各種各樣的瑞士風光照中,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前來觀賞它的壯麗。馬特洪峰無疑是造型最獨特、最讓人想捕捉的山峰美景之一,現在隻要人到了欣賞馬特洪峰的最佳基地——策馬特,隻需跳上馬特洪峰列車,十二分鍾後就可抵達黑湖、恣意欣賞由馬特洪峰、高山湖泊與小巧教堂所構成的絕美阿爾卑斯山景致。在夏季是健行者的天堂,冬季則是滑雪者的最愛,因此前自策馬特前往黑湖常出現大量人潮,需排隊等纜車的問題;為了節省所有旅人的寶貴時間,並能搭乘更舒適的交通工具,策馬特登山鐵道公司特別斥資高達二千五百萬瑞士法郎,建造此每小時載客量可達2800人的馬特洪峰列車。如今隻要短短十二分鍾,馬特洪峰列車就可以將您帶入最純淨美麗的自然美景中。

知識鏈接:

拉丁語與希臘語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語言,屬於印歐語係意大利語族。曆史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東南方拉提姆地方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