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麵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時,情緒和心理總會發生複雜的變化,甚至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經曆幾次大起大落。然時而喜悅、時而抑鬱、黯然神傷的多變情緒,都是導致我們經常愁腸百結,終日惶惶不安,做事毫無頭緒,難以控製自身情緒的原因。隻有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實情緒。從現在開始,學一些情緒心理學,用一顆平靜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意與失意,避免因為一時衝動而成為別人的“出氣筒”,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潘多拉魔盒的故事流傳至今。傳說中,由於天神普羅米修斯十分關心人類,便從天上盜取火種送給人類。主神宙斯知道以後十分生氣,為了報複人類,他決定讓災難降臨人間。宙斯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用泥土按照女神的模樣製成一個美麗的女子,取名為潘多拉。並要求每個天神賦予她一種能力,以使她成為一個“被授予一切優點的人”。之後,宙斯送給她一個裝滿了禍害、災難和瘟疫的盒子作為嫁妝,並特別叮囑她,絕對不要打開。
潘多拉到了人間之後,和其他女孩一樣,對任何神秘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潘多拉終於忍不住打開了盒子。於是,裏麵各種的疾病、瘋狂、罪惡、嫉妒等禍患便一起飛向人間。從此,人間便充滿了各種醜惡和災難。
通過這個神話傳說,我們不難發現,阻撓和禁止不僅不能有效地阻止人們的一些行為,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加強烈的好奇心。
著名的心理學家費尼·貝克和辛德茲,曾經做過一個有關人類心理的有趣實驗。他們分別在一所大學的兩個男洗手間最顯眼的地方,掛上一塊不要學生塗鴉的牌子。其中的一塊以強硬的口氣寫道:“嚴禁胡亂塗寫!”另外一塊則是以委婉的語氣勸說道:“請不要胡亂塗寫。”每隔兩個小時,心理學家都要更換一次警告牌,並查看兩塊牌子上麵被塗寫的數量。結果,寫有“請不要胡亂塗寫。”的牌子上麵,並沒有太多的塗鴉;而用強硬的語氣寫著“嚴禁胡亂塗寫!”的牌子卻被塗抹得慘不忍睹。
從這個實驗中,心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心理現象,那就是,越是以權威者的姿態嚴加禁止的行為,越能夠激發人們的逆反心理。在心理學中,“逆反心理”所指的就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或者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智慧漫畫
巧妙運用“逆反心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越是被禁止的行為或者社會規範,不僅無法達到阻止人們嚐試的目的,反而會令人們產生更加強烈的向往。比如:孩子在院子裏麵踢足球的時候,母親以強硬的口氣威脅道:“臭小子,你最好別把球踢到窗戶上,否則我一定會狠狠地揍你一頓!”但是等她剛一轉身,就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做電工的爸爸出門的時候交代自己的兒子:“千萬別去碰那個穩壓器!那裏十分危險!”但當他回到家時,卻發現穩壓器已經成為碎片,兒子也被電擊昏在地上;實驗課上,盡管老師再三強調,硫酸與水混合時,一定要緩緩地將水注入硫酸中,但是一個男生卻偏偏不聽警告,迅猛地將水注入硫酸,因為好奇結果一張漂亮的臉蛋,被濺出的硫酸燒出了點點的麻斑;一些被禁止觀看的電影或者書籍,越能夠引發人們的興趣,最終成為最暢銷的……生活中,諸如此類不想讓別人做的事情,卻因為粗暴地禁止而激發了對方的逆反心理,反而讓他們的行為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的事情數不勝數。
有心理學家解釋說,人的自我價值是以熱愛生活、追求生活的意義為自身的心理根基的,每個人都不願意毫無價值地生存在這個社會上,而且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受到影響或者損害時,就會產生自我價值的保護,具體就是用自己的態度或者行為,去抗拒外界的勸導和說教。而這也就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普遍存在,也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逆反心理”。其實,了解了人類的逆反心理之後,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妨采用較為溫和地勸誡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會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