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現象。在1968年,美國著名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了“馬太效應”:“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麵(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馬太效應:一個朋友多的人會借助朋友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一個有聲望的人會借助自己的聲望獲得更多的聲望;一個錢財多的人會借助現有的錢財投資得到更多的錢財。但是,一個朋友少或者沒有朋友的人則會朋友越來越少甚至一直孤獨下去;一個平凡的人就會一直默默無聞下去;一個錢財少或者沒有錢的人隻會越來越窮,最後甚至一貧如洗。
智慧漫畫
積累優勢,取得成功
“馬太效應”不僅客觀存在於社會生活中,還涉及其他領域。在經濟領域中的“馬太效應”尤為突出。現在,企業發展講求多元化,一個企業就應該利用“馬太效應”的影響力,使自己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稍不留神,就會被社會淘汰,所以,一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優勢,並且使自己的優勢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隻有這樣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1987年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靠代銷別人的汽水、冰棒賺錢起家,一年之後開始替別人加工口服液,到了第三年,成立了娃哈哈營養食品廠,並推出了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解決了兒童不願意吃飯的問題,娃哈哈也靠著“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而一炮打響。到了1990年,娃哈哈的產值就已經突破億元大關,徹底走紅全國。
口服液的銷量領先全國之後,娃哈哈就靠著之前良好的口碑和信譽進軍飲料業,當時國內的飲料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光是純淨水公司就有2000多家。娃哈哈推出了純淨水和一係列的碳酸飲料和乳酸飲料,在外人看來,娃哈哈就是自尋死路。但是,由於娃哈哈的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加上良好的市場營銷,經過努力,娃哈哈終於在國內飲料行業占有一席之地,並通過發展成為了“領頭羊”,多年來,不管是銷量還是產量都穩居全國第一。
飲料行業的市場打開之後,娃哈哈集團知道市場競爭的殘酷,就準備向多元化企業發展。2002年的時候,娃哈哈通過市場調查,繼續秉著為廣大少年兒童帶去健康和快樂的宗旨,選擇了和孩子生活緊密相連的童裝作為跨行發展的第一選擇。娃哈哈引進了一流的設備和專業人才,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加工生產,並用優厚的加盟條件吸引全國商戶加盟,很快就在國內擁有了800家童裝加盟店,這就讓娃哈哈成為國內最大的童裝品牌之一,也為娃哈哈跨行奠定了基礎和信心。
娃哈哈集團在發展自己多元化的同時,依舊不忘鞏固自己的品牌地位,將自己的品牌文化繼續延伸。現在娃哈哈已經是飲料界的響當當的企業,行業龍頭的地位也逐漸在穩固。相信靠著現在的發展勢頭,“娃哈哈”這個名字會越來越響。
娃哈哈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馬太效應”的例子。當然,不能否認娃哈哈的努力和創新,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效應,它怎麼可以從眾多企業中拚殺出來?在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如此強勢的市場占有率下,它怎麼使自己的“非常可樂”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得不承認,往往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一個人想要變得富有,成為人人羨慕的成功人士,就要從現在起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且不斷積累,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一次成功決定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