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進京。
九月十九日下午,順治皇帝福臨一行在路上整整顛簸了一個月,終於望見了巍峨雄偉的北京城。小福臨驚訝的叫起來:“看!多麼高大的城門!”
攝政王多爾袞早率領諸位王爺,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大臣肅立在正陽門(前門)外等待接駕。他帶領眾人先來到皇太後麵前行三跪九叩首禮,接著又向七歲的侄兒小福臨行三跪九叩首禮,然後緊走幾步與福臨再行滿族人表示親熱的抱見禮。
多爾袞心中異常興奮,被李自成放火燒毀的宮殿已經修繕一新,被李自成改稱“大順門”的“大明門”,在範文程先生的提議下,現在已經改稱“大清門”。大清不再是一個偏處一隅的地方政權,自己輔佐的順治皇帝福臨,即將成為全中國的主人。
為了定鼎中原,一統華夏,順治小皇帝進京後,多爾袞輔佐他立即著手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再即帝位。
明末真是一個奇怪的年代,什麼事都出。
大順朝的李自成一年之內舉行過兩次開國大典,一次在西安,一次在北京。
福臨的父親皇太極也曾舉辦兩次即位大典,天啟六年(1626年),英明汗努爾哈齊去世,皇太極在盛京(沈陽)繼承汗位,年號“天聰”,崇禎九年(1636年),因獲得曆代傳國玉璽,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再一次在盛京即位稱帝。
現在,小福臨也麵臨二次稱帝。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沒事找事吃飽撐的嗎?
認真分析當時的形勢,這樣做其實確有必要。因為福臨去年在盛京第一次即位,那隻是一般性的父死子繼的皇統延續,而這一次在北京隆重舉辦即位大典,是為了向全天下人宣布,大清是明朝的合法繼承者,福臨是全中國的皇帝。
九月二十五日,多爾袞帶領群臣上書,希望福臨立即登基稱帝。
第二天,攝政王多爾袞又代替順治皇帝給自己回複:衷心感謝你們的擁戴,現批準請求,茲定於十月初一日榮登大寶。
……十月初一是個好日子,太陽剛升上地平線,小福臨就穿戴一新,在儀仗隊開道與侍衛親兵的保護下來到南郊,祭告天地。臨行前,母親囑咐他:
“你坐在寶座上,要一動不動,不管什麼人向你磕頭,你都不要說話,看見可笑的事情也不要笑。你要時時記住,現在我是全中國的大皇帝。”
樂曲響起來了,在盛京聽慣了的海螺的聲音沒有了,演奏的都是明朝的皇家音樂。福臨走上天壇,在讚禮官的引導下,忽而下跪,忽而叩頭,忽而起身,忽而上香,忽而又跪,又叩頭,又起身……一連跪了四次,叩了四次頭。然後還有什麼獻玉帛,獻爵,亞獻禮,撤饌,送神,讀祝文等繁瑣儀式,福臨就像一個小木偶,被人用線牽著,做著各種動作,腦子嗡嗡響,頭都漲大了。
音樂終於停了下來,小福臨以為結束了,剛想回宮,卻又被人拉到更衣室裏,換上黃袍,麵南獨坐,文武百官列於兩廂,一批一批走上前來行三跪九叩首禮。
怎麼這麼多文武大臣啊!小福臨忽然感覺膀胱膨脹,想要小解,更不敢動彈了。
對這些莊嚴肅穆的儀式,小福臨並沒多少感受,隻是感覺膀胱越來越漲。倒是站在百官最前列的攝政王多爾袞,心情最不平靜。他利用吳三桂“請兵”賺進了關內,擊敗了聲勢浩大的大順軍,他通過一係列果斷的措施,迅速穩定住京城周圍的局勢,他又力排眾議,不顧困難重重,把順治小皇帝迎請進京,今天終於君臨天下,他的心中怎能不激動萬分?
看著高高坐在寶座上的侄兒福臨,多爾袞又想到了福臨的母親端莊美麗的布木布泰,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霎時充滿了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