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考慮過派人去撈取玉璽,隨後卻又感到有些不妥。此物如催命符一樣,誰得誰亡!我就試探著問郭嘉到:\"奉孝,如果董卓西逃後,我等有機會拿到玉璽。將如何處置?\"郭嘉滿麵疑惑、不可思意的望著我說到:\"主公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也!此物乃一燙手之山竽。取之無宜,棄之可惜;取之亦應歸還帝室。否則,莫若不粘。此非其時也!\"我連連的點頭:\"既如此,就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去趟這趟混水吧!\"聽得郭嘉更是一頭霧水的稀裏糊塗。<\/p>
汜水關守將聞聽董卓已經放棄洛陽西遷,就開關投降了聯軍;汜水關下的孫堅率軍搶先奔向了洛陽。虎牢關很快也被一鼓而下,褚侯聯軍蜂擁著穿關而過,均是馬不停蹄的直奔洛陽。<\/p>
孫堅首先趕到了洛陽,入城後隻見已經毫無人跡,隻有一片劫後的瓦礪;即馬上組織撲滅餘火,並派人前去稟報袁紹。當然,他隨後也就會從一投井宮女的身上發現了玉璽!<\/p>
功入虎牢關之後,我即派陳到率兩千曉騎飛馬趕往洛陽,前去接應胡明等。並交待陳到切勿同孫堅等發生衝突,如果他們想看搶救出的一些什麼東西,就給他們看看也無妨。我搶救出來的是一些皇家典籍,我正怕沒人知道我槍救國寶的豐功偉跡哪!正可借他們的口傳播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陶商重典籍而輕珠寶。在文人、士子的心目中,我得聲望又會會提高一大截!當此事曹操過後知曉後,就同戲誌才言:陶商武可比霸王,文可追子房;其每一步設局均是滴水不漏。讓操深恐之呀!<\/p>
我此時則正坐在郭嘉的馬車上懊惱得直拍車壁。郭嘉見我這樣,就奇怪的問到:\"主公因何事而惱恨若此?\"我不禁歎道:\"奉孝可知賈詡、賈文和其人否?\"郭嘉點著頭回答到:\"嘉隻知其乃大將軍府一布衣幕僚。據傳說:此人頗有謀略。然大將軍死後,其人之去向就不得而知了。\"我不禁感慨的說到:\"正是此人!奉孝不知,其人深通蹈光隱諱之道,故而聲名不顯。然其人謀略之深遠、布局之縝密,不在奉孝之下;其布局之狠辣之處,則尚在奉孝之上。自大將軍死後,商隻注意了京城的變局,卻疏忽了此人的去向。乃大誤也!如當時尋之,其正在彷徨之中,極易為我等所用。\"<\/p>
世上能超過郭嘉機敏、靈動的人,郭嘉自己也沒遇到過,故而驚異的說到:\"真如主公所言,此人如入別人帳下,當成徐州之大患也!當速尋之。\"我點著頭:\"奉孝隨後當交待胡明等:即尋此人之下落。\"<\/p>
進洛陽各鎮褚侯紮下大營之後,就齊集到袁紹的中軍大帳。此時,曹操正激昂的慨言:\"董賊劫持宮室大臣,焚毀都城,罪不容庶;然其裹脅百姓行軍必慢,我等當急速追之,一戰而定,以竟全功。\"說完後,還側目暗示著我。我心裏暗想:你這是拿我當二杆子、做出頭鳥啊!就故作無奈的聳了聳肩,示意的他看向袁紹。<\/p>
而此時,袁紹已經開口推托到:\"孟德稍安勿躁。目前軍力疲憊,當予休整,不宜進兵。\"曹操不由得大怒的喊道(可能也有夾槍帶棒的罵我的成分):\"豎子不足為謀!吾當自引軍擊之。\"說完即大步出帳,集合麾下夏侯、曹氏兄弟及李典、樂進等,拔營起寨一路向西追了下去。以我的估計:以曹操的韜略、戲誌才的精明,未必沒想到董卓會設有伏兵;隻是當時曹操因一怒之下話說得太滿,且此次討董又無所建樹,一時意氣才率性而為。<\/p>
心胸極窄的袁紹,臉色陰晴變幻不定的揮了揮手,眾人也就散帳了。我在回營的路上暗自沉思著:曹操此去必敗。既使我不去救他,他也能逃回性命。我何不隨後援之,借以示恩與他?回頭又一想:倒是可以利用此機會除去其性命,以杜絕後患。我思前想後,最後還是下定決心:此等絕代梟雄就這麼輕易的退出曆史舞台太可惜了!還是救他借以示恩,以暫與其結好為宜。況且,袁氏的聲望不是一般的根深地固,尚需與他共同來對付。<\/p>
回到營寨,我交待陳到和周泰守好大營(陳到已和胡明押回了滿滿四大車竹簡),招來典韋引領著二百鐵衛快馬出營而去。我這次沒與郭嘉商量,如果商量他也肯定不會讓我親自去。我不親自現身,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