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的趕回徐州,算算時間我又已經離開了徐州有三個月。<\/p>
在這三個月裏,天下形勢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袁紹與公孫瓚的大戰已趨白熱化,公孫瓚節節敗退,袁紹得理不讓人的仍在加緊攻勢。並州原本就是袁紹的囊中之物,麴義驅逐匈奴時已經占了並州大部,再加上上黨太守張揚是其死黨,袁紹就已經輕易的控製了並州。如果袁紹再拿下幽州,袁紹就已經是三洲在握了。<\/p>
目前較原曆史唯一發生變化的是:我在青州攫入了兩顆釘子,田楷和孔融。但此二人絕非袁紹的對手,如果失去了青州,我除了和曹操、劉表硬撼之外,也就基本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機會。隻能讓中原拚出結果之後,坐大一個巨無霸。而我偏居一隅、苟延殘喘。<\/p>
因而,我必須要盡快的解決江東和淮南。在曹操整合兗、豫、司棣以及袁紹整合冀、幽、並完畢之前,取得青州的控製權,以形成三方爭霸的格局。當然,如能輕易的拿下荊州,將又是一番局麵。以荊州的富庶和實力,拿下也並非易事。<\/p>
我是萬分的不想現在就與曹操結怨。回到徐州做的第一件事,就馬上派陶應率鐵衛去琅琊,尋到曹嵩後接來徐州。然後,通知曹操,趕快把這個禍害給我接走。對於曹操這樣的梟雄來說,扣下曹嵩作人質,其實是最愚蠢的辦法;隻會落人笑柄而已,絕不會起到任何作用。這樣做,我也算是積德了!讓曹嵩能多活了不少年。<\/p>
袁術已經在淮南站穩了腳跟,並自封為揚州刺史。孫策離開江都投向了袁術,並把其母舅吳景也拉了過去。吳景被袁術委任為中郎將,配合袁術功打曲阿;現在丹陽太守換成了周尚。而孫策則領舊部以借糧不允為名,開始了功打廬江。對於廬江我現在是愛莫能助,如救援廬江就要對上袁術的二十萬大軍,必然是兩敗俱傷之局。如我不動袁術,其必攝於我的威名而避之不及。現在的徐州已不是原時空的誰見誰欺的角色,而是以我的霸氣為憑籍的強蕃!我不去動別人,現在根本無人敢來主動招惹徐州。這就是我當初在虎牢關前同呂布‘玩命’一戰的好處!<\/p>
賈詡被我暫時任命為吳郡別駕,協助我處理攻取江東的事物。我同時把程昱也調到身邊,協助我功取江東。郭嘉在我的強令下,留在徐州協助徐庶總攬徐州軍務。調徐榮前往廣陵替換徐盛,徐盛的弩車營將隨我前去江東。調霍峻屯軍下坯;霍峻原統的屯田軍,暫交由臧霸統領。魏延統騎軍留在徐州,作戰略預備隊;騎軍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三萬。<\/p>
趙雲統五千驍騎,太史慈統兩萬步兵隨我去江東;華雄做太史慈的副手。徐州的戰爭機器快速的運轉起來,大軍分路開始向廣陵集中。<\/p>
此次的糧草供應,隻能由水路供給。待取丹陽之後,就以丹陽為基地,由丹陽來供應。<\/p>
進入江東之前,我派人分別把朝庭旨意送達丹陽、曲阿,並附徐州公文言:徐州將不日起兵入駐丹陽。同時,以徐州牧陶謙的名義,要求丹陽太守安排好徐州軍的駐地,並供應糧草。至於丹陽太守歸附袁術、且已換人之事,我自然是裝作完全不知,徐州隻知按朝庭旨意執行。另一層意思則是:最低也要保證別讓劉繇背後對我捅刀子。<\/p>
派人快馬知會九江之後。邊讓馬上就來了回複:九江將由魯肅領軍,甘寧、周泰為副,領一萬水軍劃歸我指揮。回複中還言:信後即派水軍出發,前往廣陵彙合大軍。<\/p>
曲阿劉繇已讓信使帶回信函。言會遵照朝庭旨意,配合徐州軍的行動,盡力為徐州軍提供方便。而去丹陽的信使則尚未返回,看來周尚正在進退兩難之間。據派出的探子回報:丹陽僅有兵卒五千。而且均為步卒,並無水軍。原來丹陽依靠大江之險以對抗州府,現老陶謙已經獲封為州牧,有權任命州內所有的官員。因此,可以重新任命太守。所以,在實力和大義上,我均占先。已經把周尚拿得死死的!<\/p>
我離開徐州之前,又特別對徐庶和郭嘉交待:袁術正在消化已得之地,進攻徐州的可能性不大。需要密切關注的是青州的局勢,據探子回報:以管亥為首的青州黃巾,又有了漫延之勢。如發生大規模的暴亂,當以徐庶掛帥,率魏延的騎軍援助盟友,由郭嘉坐陣徐州。為保持人口的數量,當盡力的抓俘虜,而不是驅趕;俘虜後,在青州覓地屯田,徐州當在財力上予以支持;並仿琅琊的方式選青壯單獨組成屯田軍作為占領青州的據點,為以後把青州納入版圖作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