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幼龍雛鳳(2 / 2)

鳳兒雖小,終有一飛衝天的時候,別在其小心眼兒裏留下什麼陰影!因而,我隨後忙借機轉移話題道:\"士元何以找到此地?\"龐統恢複了鎮定的答道:\"龐統現在正在水鏡先生處求學。因極慕無敵......,那個,大哥的英名。故而,同諸葛弟兄輟學,特來南郡一睹大哥的風采!\"原來古代也有追星族啊!不過,我以後應當低調點兒了,免得成為眾矢之的。暗想著的我有些詫異的問到:\"諸葛弟兄?他們現在在那兒?\"<\/p>

龐統說尚在客棧,原打算明日一起來拜會我的,他是先偷跑出來想先見見我的。按我的思忖:龐統肯定是上了諸葛弟兄的當了!中了諸葛弟兄的激將法,想讓他來先試探、試探我。我也沒叫破,隻是讓典韋陪著龐統去把諸葛弟兄請到館驛來。<\/p>

我對諸葛亮這位千古名臣,實際上是即仰慕佩服、又有些許的質疑。對其施政能力和戰略眼光極其的欽服,但對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為人處事又有不可名狀的厭惡之感。又對諸葛亮於蜀漢事無巨細、大權獨攬的做法不無微詞:其強橫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蜀漢的人才的出頭,導致了其死後無人可用的窘境。<\/p>

在世家大族的邏輯中,有兩點是他們的共識:其一是先家後國,為家族利益可以出賣國家,屈膝於任何敵方。其中做得最明顯的,就是原曆史的陳登。其二是絕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比如臨潁荀氏的荀彧和荀攸追隨曹操,荀諶則隨侍袁紹。更有甚者就是諸葛家族,原曆史諸葛亮仕蜀,諸葛瑾仕吳,查不出是老幾的諸葛誕仕魏;而且還是一門三弟兄,均是諸葛豐之子,諸葛玄之侄。正史中諸葛豐曾任司棣校尉,諸葛玄曾被袁術委任為豫章太守,死於劉繇之手。<\/p>

讓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鈡神毓秀的荊襄出的才子,樣貌還真不敢恭維:諸葛瑾大有和東坡先生一拚的實力,去年的一點相思淚,今天流沒流到口邊還有待考證(臉長如驢)。諸葛亮則是俊雅舒朗,已初具名相的雛形。雙方客氣的見禮之後,我從二人口中了解到:諸葛瑾字子瑜,二十二歲;諸葛亮字孔明十四歲;兩人差八歲。當然,諸葛瑾要較龐統要穩重得多了!諸葛亮則是一副小大人的摸樣,還真是有點兒寵辱不驚的樣子。其實,我也有些冤枉荊襄了!諸葛家乃是琅琊陽都人,還同我攀上老鄉了。另外,千古一相諸葛亮,沒行冠禮就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孔明’的表字,讓我大生三歲看老的感覺。<\/p>

當然,馬上吩咐典韋叫來酒席,招待龐統這位小老弟和兩位老鄉。席間我問起諸葛瑾有無出仕之念,想去那裏發展?諸葛瑾說希望去江東。我說可以安排,但江東無挑戰性,年輕人應當去挑戰性較大的地方。建議他去青州協助賈詡,對其發展益處較大。諸葛瑾略作考慮後,也就答應了;並說回去收拾馬上行囊,來南郡同我一起回徐州。我考慮的是:諸葛瑾才幹是毋庸置疑的。但秉性過於敦厚,當以賈詡的恨辣多加影響,才能更快的獨擋一麵。且青州缺乏政務人才,賈詡在政務方麵也有些趕鴨子硬上架,配以東吳的名臣諸葛瑾,會使賈詡有更多的時間來應付下一階段來自於袁紹的挑戰。<\/p>

龐統也吵著要去徐州,我讓他回去同龐德公(龐統的叔父)商量後再定,畢竟他還有太多的少年衝動。並告訴他:既使是去徐州,也要先跟著盧植和蔡邕學習;我不想揠苗助長。龐統滿口的答應,說一提起盧植和蔡邕,龐德公必然答應。其實,龐德公和司馬徽再有名望,也隻是地方名士,而盧植和蔡邕乃天下名士。才學且不論,就名望上,龐德公和司馬徽要差上許多。我也注意到,當我提到盧植和蔡邕時,諸葛亮眼睛瞬間一亮,就又恢複了原態。我心裏暗想:小大人也動心了!看來,盧植和蔡邕這兩個大熊貓級的人物還真要保護好!其吸引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p>

還有一點也頗為讓人疑惑。按有些迷信的想法:家族內出了像諸葛亮、龐統這樣的絕才。是否是有些‘克父’啊?否則,為什麼諸葛亮和龐統的父親均是早亡哪?<\/p>

臨送三人離開時,我對諸葛亮誠摯的說:要用心求學,我在徐州等他學成後前來幫忙。對我這個一方強蕃明顯的邀請,諸葛亮仍是一副淡然的樣子回答說會去探望他兄長,卻沒有正麵的給我答複。這樣得年少!心理素質就如此的堅韌。我不得不歎服其確是天才!以其極其強烈的獨占欲,我以後還真沒把握把他收歸到自己的麾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