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忽悠飛將(1 / 2)

孫堅的幾個兒子都不等閑,策、權、翊、匡,一個賽一個的能折騰。為了杜絕後患,我派人在曲阿把他們找到後,想用安排曹嵩的辦法把他們給孫策送過去。派人傳信給孫策後,孫策回信卻讓我先代為照管。這下子偷雞不成反搭了把米!府內又添了三男一女四個小搗蛋,外加兩個徐娘半老的婦人。最大的孫權才十五歲,最小的孫尚香才八歲。而兩位吳夫人,大者四十多歲,小者不足四旬。本來我打算給她們單獨安排住處,可大夫人說:孤兒寡母的實難自處。無奈,我隻好就先讓她們暫住在了府上。<\/p>

袁術敗逃之前,吳景就已辭官住到了曲阿。我找到孫家的眾人時,吳景同時也在。吳景來到徐州同我一番相談後,我感覺其確有治理一郡之才,就邀他去頂替邊讓空出來的九江太守。吳景略作推辭後,也就接受並帶著家眷去九江赴任了。<\/p>

碧目紫髯的孫權(才十五、當然還沒有紅胡子)已經算成年,我就讓他和龐統為伴,同幾位老大人先學學作人之道,提升一下學業,別讓他總是一天的胡思亂想。現在,孫權還沒有‘仲謀’這個表字。看來諸葛大才子確實超前!才十四歲,就給自己弄了‘孔明’這個傳頌千古的表字。<\/p>

其實,我也曾想到在轄地內搞一些超前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也隻是想想而已,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人的思維定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碰了幾次壁之後,我隻好自我安慰的念叨:還是等天下太平了之後,再逐漸的慢慢實行吧!<\/p>

這就象建國前的五十年一樣,開始吸收的外來思想,雖搞得風生水起,但均無疾而終。最後,還是由一位擁有古老思維和現代思想結合在一起毛偉人統一了華夏。其出身就是所謂的:書香門第。而那些留洋崇外的才子們,最後也隻好屈服於古老文化之下才有其生存的空間。<\/p>

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現在的軍力情況:江東算上近四萬的水軍,總兵力有十二萬;青州常備軍五萬,屯田軍十二萬,共計十七萬;徐州常備軍十萬(包括三萬騎兵),屯田軍還有兩萬,共計十二萬;兩淮及豫州還有駐屯軍八萬。總計:常備軍三十五萬,屯田軍十四萬。<\/p>

劉辟和龔都率三萬殘部投降了。在我的印象裏,此二人雖無大才,但也堪稱忠義。就命其二人攜三萬降卒開往琅琊,由臧霸整訓後,編入琅琊駐軍,劉辟和龔都出任臧霸的助手。琅琊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其是連接青徐的必經之路,同時還要麵對兗州方麵的防守。因而,臧霸駐防幾年以來,其麾下的軍力一直不低於三萬(包括屯田軍)。<\/p>

周瑜留喬蕤率一萬率歩卒駐守汝南,自率大隊已經開往了南陽和宛城。其命華雄率五千步卒和五千騎兵入駐南陽,自率周泰、徐盛、李豐、雷薄等屯軍宛城。並已經開始了整肅地方、清剿盜匪。這個亂世盜匪多如牛毛,進駐一地,就得進行幾個月的剿匪。否則,肯定不堪其騷擾。<\/p>

再說曹操,自暫同呂布休戰起,就派兵四處清剿黃巾餘孽以充軍資。先後於臨潁之地剿滅了何曼、何儀、黃邵等黃巾餘孽,繳獲大量的糧秣,現在已經基本上渡過了缺糧時期。<\/p>

麥熟時節,利用呂布分兵出城搶糧之際,曹操暗中結連濮陽城內的大族田氏,突襲濮陽一鼓而下。陳宮等保護著家眷逃出城彙合了呂布後,逃往了定陶。曹操追至定陶,呂布挾忿出戰,被曹操遣六將圍攻,呂布不敵敗逃。定陶城內的陳宮見空城難守,就也棄城出逃,曹軍隨即一湧而入。張超逃跑不及自焚而死,這個名義上的廣陵太守至此壽終正寢了;而張邈則獨騎投奔袁紹而去。<\/p>

呂布會合陳宮及高順等商議欲再次投向袁紹,袁紹聞聽呂布攜殘部入境,即派顏良統軍五萬逐之。走頭無路的呂布,無奈之下已經往徐州而來。我聽到探子的稟報之後,對這個又恨又愛、已經數不清幾姓家奴的呂布,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就問郭嘉到:\"奉孝可曾想出好計處置此人?\"郭嘉一副成竹在胸的摸樣說到:\"主公但請放心!待其來投,嘉自會說之。\"我隨即傳令徐榮:如呂布來投,當讓其暫屯蕭關之外,可先供糧草予以接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