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又見三英(1 / 2)

張繡果然率殘部萬餘人投到了宛城,周瑜來信上講均是鐵騎。大敗之下再經長途跋涉的逃離,歩卒也跑不出來呀!周瑜已把其安置在宛城城外紮營,正在進行著休整。據周瑜講:張繡此人過於桀驁跋扈、很難駕馭,有著西涼將領的通病:叛逆心過重。因而,對張繡暫時隻可利用,不能過於的信重。周瑜為人高傲,當然會看不慣西涼將領普遍帶有的野性。而這種野性,在有‘北地槍王’之稱的年輕張繡身上,會表現得更為突出。因而,我在給周瑜的回信中,要求其當待之以誠,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多加防範就可以了。張繡目前還沒有其它的出路,不會馬上就產生其它的想法。<\/p>

我也在考慮是否把張繡調到徐州?以免周瑜和張繡兩個性情高傲的人在攪一起會鬧得不可開交。對於張繡這樣的年輕人,還是比較易於馴服的。我有些齷齪的想:張繡叔侄的逆鱗鄒氏,不知同她這個侄兒搞沒搞出後代來?搞出來了會對父母怎樣稱呼?但我絕沒有曹操一樣的想法,家裏‘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佳人還沒時間忙乎哪!那裏會再對一個半老徐娘有意?隻是偶然思及而已。<\/p>

倒是韓暹和楊奉這兩個老油條讓我有些頭疼!據程昱講:二人總是在搞一些小動作,怨懟之言不斷。兩人被劉協封的職位極高,利用價值還不大,而楊奉還曾經與徐晃有一段香火之情,處理起來還要照顧徐晃的麵子。勿怪曹操見麵就想宰了他們!對公正強硬的程昱,我是絕對的信任。就交代程昱先同徐晃打好招呼,絕不要姑息遷就,不行就作斷然處置。<\/p>

周瑜對今後的戰略看法與郭嘉大同小異,並放出出豪言:曹操是其嘴邊之肉,想啥時候吃、就可以啥時候吃。並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直搗許都,一舉拿下曹操。我懷疑郭嘉和周瑜是否把曹操看得過於簡單了?一代軍事奇才的曹操決不會如此的不堪!就特別對周瑜強調:絕不可輕舉妄動!萬一同曹操糾纏在一起經年難解,就會被袁紹等利用的為人作嫁衣了。另外,擅自攻打帝都,無論理由如何的充分,都會被視為叛逆。在我的記憶裏,袁紹現在對忠耿的沮授、田豐、審配等還是很器重的,其中的契機也瞞不過老謀深算的他們。<\/p>

沮授、田豐、審配三人中,我最欣賞的是審配。其頗有老黃牛的潛質,任勞任怨的。而沮授和田豐雖然才華橫溢,但卻不知變通,過於高傲和執拗了的十分抗上;這也注定了二人原曆史的悲劇下場。審配一定要想辦法得到,這是一個放在那兒都讓人放心的人。而沮授和田豐,則要看他們的命運發展了。此事,隻有置於死地並以忠義相要挾,才能讓三人屈服;非一時可以解決,還是要等待機會。除了那位許子遠外,郭圖、逢紀、陳琳、辛評、辛毗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尚未出頭的田豫、田疇、牽昭、鮮於輔、閻柔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將。‘河北多豪傑’此言不虛也!<\/p>

冀州還有一個揚名天下的遊擊隊長也讓我極思一會!那就是黑山的張燕。張燕原名褚飛燕,拜黃巾渠帥張牛角為義父之後,才改名的張燕。張牛角死後,自張燕以義子的身份統領黑山黃巾以來,給袁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他采取的戰略與遊擊戰的思想極其吻合,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斷地騷擾袁紹;讓袁紹頭痛無比卻一點兒辦法都沒有。<\/p>

原來的時空,張燕也是堅持到最後,才率十萬之眾投效的曹操,被曹操封為了列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術讓張燕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真有些懷疑張燕和我是來自於同一個時空的。<\/p>

鐵衛進來稟報:平原相劉備求見。我愣了一下,才想起把這尊大神兒給忘了!劉備是公孫瓚向朝廷舉薦的平原相。他不是在幽州嗎?咋跑徐州來了?難道公孫瓚死了?還是不對。不會這麼快呀!那劉備咋先跑出來了?懷著滿腹的疑問,我把滿麵風塵的桃園三兄弟迎進了州衙,賈詡委派的信使也同劉備一起到來。我把劉備讓進大堂落座後,先瀏覽了一下賈詡的來信,見沒有需要馬上處理的急事,就把信揣了起來,抬首看向劉備三人。<\/p>

其實,我對劉備原來的印象並不壞,甚至還好過曹操;對其堅韌的性格也很敬佩。但自他把田楷忽悠去了幽州,我就對其產生了排斥的心理;他等於折斷了我的一隻手呀!如果袁紹反應及時提前搶占青州,也就把我完全擋在了曹操身後,那我也就隻能是在一旁觀戰,坐等中原出現一個巨無霸了。<\/p>

在劉備的思維裏也許是‘義’字當先,為朋友兩肋插刀;但也不排除為了爭名,而把別人也往火坑裏拉的可能。或者是想趁亂渾水摸魚,分一杯羹也未可知也?以他的眼光,應該能看出來公孫瓚根本不是袁紹的對手。否則,為啥他現在就跑出來了?為了所謂的‘義’字,自願陪著朋友往火坑裏跳會得到讚歎。但設法拉著別人一起陪著跳、或是想趁火打劫,那就隻能說是卑鄙了!<\/p>